紧急心脏移植 重做“好心人”丨厦大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多学科合作,打造终末期心衰完整治疗链条
虎年春节,厦心副院长吴锡阶教授(右一)在大年初三到病房看望李先生和吴先生,为他们送去新春祝福。
厦心心外科团队为终末期心衰患者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2022年元旦刚过,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简称“厦心”)先后为两位57岁的患者,进行了紧急濒危状态下的心脏移植手术,他们都因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心功能急剧下降并伴随其他多个器官受损,生命危在旦夕。所幸心脏移植手术及时且顺利,重获新生的两人在厦心安然度过了虎年春节。
“两位患者情况都十分危急,术前并发多器官功能受损,靠多种生命支持技术才得以勉强维持生命,属于心脏移植的紧急状态,做移植手术风险极大,不做移植则难逃鬼门关。”吴锡阶是厦心副院长、心外科学科带头人,有丰富的心脏移植经验。他告诉记者,厦心早在2010年便取得心脏移植执业资格,因2014年医院独立建制需重新申请,于去年6月11日中国器官捐献日当天,再次获得心脏移植资质,现已常规开展心脏移植手术。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厦心已经建立起包括规范药物治疗、器械辅助支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技术、人工心肺(ECMO)技术、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以及心脏移植技术等系统治疗链,可提供全方位的优质医疗保障。正是凭着过硬的实力,关键时刻厦心团队才能无惧挑战、迎难而上,打赢这两场硬仗。
全力以赴精心救治 心脏移植挽狂澜
患者家人感叹:以为没救了,没想到恢复这么快,太神奇!
患者吴先生辗转到厦心前,虽在外院因急性心梗做了2次介入手术,但因延误送医太久,大面积坏死的心肌难以恢复,多日重症急救仍没有好转,可以说一只脚已踏进鬼门关。他入院时心功能衰竭,血压很低,气也喘不过来,已经用上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更糟糕的是因为长时间低血压,他并发了急性肾功能衰竭,只能靠肾脏透析治疗维持生命,心脏情况一塌糊涂,全身状况极差。
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不能放弃。厦心团队全力以赴,精心制定救治方案。通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透析等一系列治疗,吴先生病情有所好转,小便逐渐恢复,但是心肌收缩力仍没有起色。这颗破败的心脏,正日渐失去活力,难以为继。医生当机立断——尽快做心脏移植,否则患者随时有性命之虞。
“心脏移植这么大的手术,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也不想做,可是,这是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多拖一天,希望就少一天。”吴先生的妻子说,1月23日,全家人下定决心同意做移植手术,厦心团队立即将患者的术前信息录入到中国器官移植分配系统,同时启动心脏移植的紧急状态,以便于在全国范围内优先得到供体心脏。
1月24日凌晨5时许,吴锡阶率心外科一行驱车赶往岛外某医院取得心脏。6点15分,团队回到厦心。不到8点,这颗心脏在吴先生体内强有力地跳动起来。术后第2天,患者拔掉气管插管,第3天就能下地,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成功挣脱死神魔爪。
1月28日,吴先生转入普通病房,时隔20多天终于再次见到妻子。“这段日子我心里七上八下,没睡过一天好觉。”吴先生的妻子在接受采访时难掩激动,“我们都以为救不回来了,没想到还能活过来,而且做完移植手术恢复得这么快,太神奇了!是厦心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接连两例高难度心脏移植 创造生命奇迹
无独有偶,因为急性心梗最终不得不做心脏移植手术的还有同样是57岁的李先生。他术前已无法自主呼吸,需要靠呼吸机气管插管维持呼吸,全身状况差,同样处于危急状态,急需心脏移植。最终,李先生顺利移植了心脏,现已转到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吴锡阶表示,“这两位患者均是大面积急性心梗导致心肌坏死,心功能无法恢复,只有尽快进行心脏移植才能挽救性命。患者病情紧急复杂,增加了移植风险和手术难度。厦心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经受住严峻考验,最终助两位患者化险为夷。”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890多万心衰患者,其中一大部分属于终末期,需要心脏移植,但供体源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心脏移植的需求。“目前我院还有不少患者在等待心脏移植,希望有更多人能接受器官捐献的观念,这不仅能拯救他人生命,甚至能拯救一个家庭。换个角度想,捐献器官的逝者,生命也得到了延续。”厦心院长王焱教授表示,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战场,厦心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也是国家卫健委、福建省政府共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已组建实力雄厚且成熟的心衰和心脏移植团队,拥有针对心衰不同进展阶段的防、救、治、康的系统诊疗手段,包括从预防着手,对发生心衰的患者进行规范药物治疗,针对心脏结构病变的微创治疗,再到人工心肺(ECMO)等重症心衰抢救措施,直至最后的心脏移植手术也已常规开展,能为更多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此外,王焱教授特别提到,这两例心脏移植的患者都是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因延迟就医,而导致心肌坏死面积延展,大大增加了发生心衰的几率。他提醒,发生胸痛胸闷应及早就诊,及时开通血管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