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无陪护医院 让百姓放心——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打造无陪护医院样板纪实

2022-03-10
分享

家人生病住院怎么办?一日三餐要人送饭,白天夜里轮着照看,人手不够、担心照顾不到位还得请个护工——“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切肤体验,许多家庭都曾经历。然而这样司空见惯的场景,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病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简称“厦心”)已经成为历史,在这里看不到家属往来送餐、病房里不再吵吵囔囔、患者检查均有人陪同……厦心医院以“无陪护的管理模式”,孜孜不倦地探索与实践着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宗旨,让老百姓看病就医更有获得感。

省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加快健康福建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加强医疗护理工作是推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求、增进全民健康福祉的重要举措。

自2017年10月起,厦心借鉴国内外医院成功的管理经验,开始探索并推行无陪护管理模式。2019年10月,随着整体搬迁后软硬件的提升,厦心成为全国最早开展全院无陪护管理且不增加市财政负担的医院,历经逾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一套系统、科学、完善的管理方案。更值得关注的是,该院无陪护管理已形成良性循环,更与高质量的医教研水平相得益彰,取得了政府及患者的众多肯定:2021年患者满意度位列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第一名。在“国考”中代表疑难急危重症救治水平的CMI值连续两年位列其他专科手术组全国第二,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授牌成为我省唯一的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也是国家卫健委和福建省政府共建的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

凭借无陪护管理的厦心实践,该院获批无陪护相关国家专利10项、省级课题2项,在2020年英国伦敦南丁格尔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国际护士大会和全国心血管年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中多次受邀作大会发言,被2020年英国伦敦国际南丁格尔会议评为全球十佳案例之一。


破题

无陪护≠没人陪护

随着人口老龄化,“4-2-1”家庭模式逐渐增多,陪伴住院亲人让很多中年人力不从心。加上护工队伍素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以及近年来常态化疫情防控对病房管理“非必要不陪护、不探视”的要求,历史与现实都要求对医院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聚焦加强优质护理服务、直击社会痛点,无陪护管理模式应时而生,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便是吃螃蟹者之一。

“‘无陪护’并不是没有人陪护,而是以取消患者自带陪护为前提,或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留陪,但陪而不护,由护士和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取代家属,承担患者住院期间安全、专业、全程的生活照护。” 厦心护理部陈媛主任介绍说,事实上,无陪护医院建设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医院主动担当,进行系统性建设、提升。

在厦心,无陪护医院建设是院领导主推的“一把手”工程——在医院的掌舵下,护理部、医务部、保障保卫部、门诊部和信息科等多部门紧密联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围绕满足医疗护理功能需求、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管理服务品质的目标进行全流程梳理,形成了住院流程程序化、饮食供餐治疗化、探视管理制度化、医疗护理员培训体系化、医务人员参与管理最大化、软硬件配备齐全化的“六化”模式。在此基础上,医院实施“无陪护+”保驾护航的管理模式,无陪护医院渐入轨道。

走进厦心的病房,这里看不到患者家属和护工到处“打地铺”的场景,病区安静有序,只有医务人员和护理员穿行其中,为患者提供各种服务。

“一天三餐都是按照营养师给我做的个性化食谱来,送到我床边,从入院、日夜巡视、陪我做检查、健康教育,甚至是洗漱、服药都有人帮忙,我觉得很温暖。” 患者82岁的游先生是“老病号”了,他的子女是医务人员,工作繁忙,难以陪伴老人住院,在听了游先生的描述后子女放下心来。“我跟孩子们说,这里的护理员很专业,比你们照顾得更好!”游先生说。

 

重塑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院方介绍,事实上,在新院区建设之初就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充分融入无陪护医院建设的需求,贴近临床、贴近患者、贴近社会,靠前保障“无陪护医院”运行。

“例如我们建立静配中心,根据患者输注批次配送,配置UD口服药车按餐次送药,减少护士配药、取药时间;通过床旁监护仪一键获取患者生命征,并自动生成护理记录,减少护士护理文书时间;院内采用了医护一体式办公平台,配备智能移动设备,方便医护患间便捷沟通……”陈媛介绍。

通过智慧化医院建设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流程再梳理,不仅让患者和家属无后顾之忧,真正实现“护不出区”,医院还得以提高效率,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而在软硬件流程改造之外,打造护理团队,确保护理质量尤为重要。

针对护理员这一护理工作的重要辅助角色,厦心引进了国内无陪护领域知名的管理团队,在医院介入下,护理员陪护费用远低于市场价格。此外,医院更是针对护理员队伍,初步探索出一套规范引导、紧密合作、持续提升的管理模式,在实现收获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不增加厦门市财政负担,平稳运行至今。

据悉,医院的护理员队伍采取医院-护理员公司双重管理,成立由护理员组长-护理员经理-护理部组成的三级管理体系。通过清除“黑护工”,提高准入门槛,制定标准化细则不断规范护理员服务行为。病区内实行护士-护理员“共同体”工作模式,护理员化身“护士助理”,采用分区责任制管理。而为了让护理员由“散兵游勇”转化为“精兵强将”,提升护理员同质化照护能力,医院还从知识、技能、价值观等角度,由护理员公司及护理部对他们开展全面的规范化培训,经培训达标后方可上岗。

“每个月,护理部、护士长、护士定期以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主要指标,对护理员进行质控考核,结果直接体现在护理员绩效薪资上。”陈媛介绍,通过规范化管理,医院打造紧密合作型护理团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升。


提升

不断丰富照护内涵

在厦心的管理者看来,得益于无陪护管理的全面推行,医院的护理服务得以更加精细化、人性化,重塑病房秩序,让护士回归护理本源。

“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据介绍,在专业护理员的协助下,目前,厦心落实住院患者发药到手,服药到口,实现口服药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服药到口率100%;针对跌倒这一住院患者最常见的不良事件,通过成立跌倒护理专案小组,护士和护理员严格落实防跌监管机制。自2020年6月开始实施专案后至今,心内二病区实现518天零跌倒;聚焦预防CLABSI(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建立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实现全流程控制,实现预防CLABSI决策支持系统上线后CLABSI零感染619天。

“更让我们欣慰的是,无陪护管理带来的规范高效护理,也为我们深化优质护理内涵,延伸更多护理服务提供了‘空间’。”陈媛说。

重症病房内,患者在护士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呼吸训练、踝泵训练、床上脚踏车、坐式八段锦等床上康复训练,普通病房内,患者根据个性化康复方案,到“健心小屋”进行康复操、直立式功率车等锻炼,乃至参加健康教育讲座、进行心肺复苏培训……这样的场景在厦心病房内已是常态。据了解,医院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心脏康复护理团队,打造集“重症病房—普通病房—院外”一体化康复体系,致力于将康复理念贯穿于心血管病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我们病人在走廊散步,护士护理员看到了都会主动打招呼,让我们多注意,像一家人一样,住院都没有压力。”“她们夜里来查看患者,脚步特别轻,看到没入睡的都会及时询问沟通。”“这里医患谈话间采用玻璃隔挡,视野开阔,一点都不压抑。”——一封封这样的手写感谢信的背后,无不彰显出厦心不仅医心护心,更注重“暖心”。组建心理小组,对护士进行专业培训,形成病区责任护士-心理联络护士-心理组长的三级干预机制;创新运用“OH卡牌”,对患者和家属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厦心在全院实行“双心护理”,让“无陪护医院”在对患者的身心关怀上走得更深,不断提升医院人文服务。

“我们通过完善保障体系、整合照护团队、提升照护内涵、促进护患和谐、闭环安全管理等,努力实现贴近临床、贴近患者、贴近社会目标。‘无陪护+’管理不仅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优质服务,还持续带动了全院软实力的提升。”医院管理者如是说。

(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