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降落伞”巧妙封堵心脏“炸弹”
继去年年底完成全省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新年伊始,厦门市心脏中心再次实现技术新突破,在省内率先通过微创介入的方法,两天里为5名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的心脏内植入了“降落伞”,施行经皮室壁瘤降落伞封堵术,改善了室壁瘤患者的心脏功能,大大降低了死亡风险,同时避免其病情发展为心力衰竭后频繁住院,提高了生活质量,让他们不仅活得久,还能活得好。
据了解,该项技术近年来在国外逐渐开展,全世界已积累了300余例的经验,并通过欧洲权威安全认证。2013年我国引入此技术,截至目前共开展了30余例。厦门市心脏中心作为全国首批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全国第8家开展该手术的医疗机构,实现了我省在该项技术上零的突破,在微创心脏手术领域又前进了一大步。
心梗后长出室壁瘤 咳嗽也可能心脏破裂
今年74岁的黄奶奶早在7年前曾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所幸及时植入支架逃过一劫,但此后便常感气促,随着病情恶化已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特别是这大半年来,爬层楼梯、走几步路就要歇一歇,什么都做不了。”黄奶奶说。心脏彩超检查发现,黄奶奶的心尖部位明显向外膨出,形成一个直径近6厘米的室壁瘤,导致心脏明显扩大,几乎是正常人的2倍。
心脏通过收缩扩张来射出血液,把氧送到身体各个脏器。健康的心脏肌肉生长均匀,但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心肌坏死的区域逐渐被纤维疤痕组织所替代,变成没有收缩力的、薄弱的区块,这一区域受心室内血液压力的影响逐渐膨出,就像是长了一颗瘤子似的,即室壁瘤,但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肿瘤。
由于室壁瘤壁比正常的心肌层要薄,这会让心脏变得像气球般脆弱,心脏收缩扩张的过程中,越薄的地方就易鼓得越大,因此不能承受过大的力量。心脏中心主任王焱介绍,“稍不小心,诸如蹲下起身、咳嗽等简单的日常动作就可能导致心脏破裂,造成患者突然死亡的严重后果。”
此外,室壁瘤改变了心脏原有的结构,在心脏正常收缩时,它非但不能和正常心肌一起收缩,反而会因受压向外鼓,形成矛盾运动“拖后腿”,其危害显而易见。
巧用“降落伞”隔开室壁瘤 改善心功能
通过微创介入手术在左心室植入“降落伞”的治疗方式,让很多无法耐受外科开胸手术的室壁瘤患者得到治疗机会。
室壁瘤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导致心力衰竭,甚至会引起血栓形成而出现中风,或突然破裂导致大出血死亡。以往的传统治疗需要麻醉开胸,把室壁瘤切除,但由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外科手术风险太大。以这次5位手术患者中的杨大爷为例,其用于评价心脏功能的射血分数只有28%,而常人应达50%-70%,这意味着他每次心跳射向全身的血量还不到正常人的一半。发病半年来随着心衰加重,他的心脏大小已接近常人的3倍,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如此衰弱的心脏已无法耐受开胸手术,且术后恢复慢,生活质量也会深受影响。
既然“炸弹”不好拆除,那能否用微创介入方法,隔离室壁瘤解除危机呢?随着医疗进步,一种状如降落伞的左心室隔离装置解决了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该手术有明确的指征要求,如心肌梗死>3月;血管通畅;射血分数<40%;左心室壁瘤形成或左心心尖活动异常;心功能二级至三级等。
心脏中心团队严密筛选,并将所有数据送至美国核心实验室进行复核后,决定为符合条件的5名患者施行经皮介入室壁瘤隔离术,用“降落伞”封堵室壁瘤。
中心团队先对患者进行了局部麻醉,然后通过穿刺股动脉,在DSA血管造影及三维彩超仪的精确定位下,将折叠在导管内的 “降落伞”放置到左室心尖部,使异常膨出的室壁瘤与正常心室隔离开,让其不再作乱,从而明显减少左心室容积,降低左心室张力,改善左心室重构和患者的心功能。
术后第2天,黄奶奶的气促明显缓解,走路速度也快了,不再“力不从心”,其他患者也均恢复良好。来自英国的技术指导专家Corlin先生在见证如此优异的治疗成效后,对中心精湛的技术实力与默契的团队配合大加赞赏,他说,“能由中心团队自主在短时间内成功完成5例该复杂手术,在国际上都是很罕见的。”
高效团队缜密合作 “降落伞”安全“着陆”
一项新技术的开展,不仅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更需要过硬的技术和深厚的经验。这项手术原理听起来简单,但要在心脏方寸之间让“降落伞”成功“着陆”,难度可想而知。安放的位置不容有一点偏差,放置太前,隔出后的心室太小,影响心脏功能;放置太后,室壁瘤和正常心室没有隔开,手术效果差。
而且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一般较狭窄且脆弱,如何将运送“降落伞”的导管安全送进动脉,直达心脏落点,对手术团队的要求几近苛刻,必须拥有多年的导管手术经验才能胜任。在心超、放射CT、麻醉、心外等各科协作下,中心团队成功使“降落伞”精确“着陆”,稳稳地扣在正常心肌和室壁瘤的临界处,让其替代室壁瘤区域的坏死心肌工作。
据介绍,此室壁瘤降落伞封堵术是近来心脏中心开展的多项新技术之一。王焱主任说,眼下正值心脏中心独立建制,全力推进新院建设项目之时,高精尖手术的引入更是不能松懈。中心通过定期派遣人员出国培训、邀请专家来厦指导演练、迅速熟练操作先进设备等方式,紧跟国际医疗前沿,全面提升中心团队技术实力。随着左心耳封堵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等一系列新技术在中心的常规开展,定能为更多患者带来更优质更安全的治疗方式,进一步提升闽西南地区心血管病的诊疗实力,造福民众。
【链接】
室壁瘤比恶性肿瘤更致命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攀升,每年新增心梗患者约60万例,人们对于心肌梗死已不再陌生,但很多人都不了解“室壁瘤”这一心梗并发症。
心梗后尽早开通血管可预防
尽管室壁瘤不是真正的肿瘤,却比许多恶性肿瘤更加致命。据统计,心梗患者介入手术后并发室壁瘤,极易引发心力衰竭,如未得到有效治疗,5年生存期不超过50%。
要预防室壁瘤,关键是让急性心梗患者尽早开通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供血。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每拖延1分钟,坏死的心肌区域越大,就越容易形成室壁瘤,这也是厦门市心脏中心一直在倡导的“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理念。但现实中,很多患者发生急性心梗后很长时间才到医院、术前谈话家属犹豫不决等种种现象,都影响了血管开通时间。
区域协同胸痛网络开辟绿色通道
心脏中心对此特别强调,急性心梗抢救的第一棒就掌握在患者自己手里。老百姓平时就应提高对急性心梗的认识,特别是有心梗危险因素的人,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心梗症状,应立刻停止任何活动,马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立即拨打120,国家科技部科技惠民计划——全市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将随即启动,为心梗患者开辟一条生命绿色通道。同时,平日里应注重心脏专科体检,了解血压、血脂及心电图等心脏功能情况,及时控制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避免心梗等冠心病的发生。
主刀医师王焱教授施行手术中
术中造影实时定位,让“降落伞”装置精确植入
通过微创介入,在左心室植入‘降落伞’的治疗方式,让很多无法耐受外科开胸手术的室壁瘤患者得到了治疗机会。
日报记者 楚燕丨 通讯员 刘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