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新技术治房颤 射线量大幅降
三维超声代替X光造影,精准标测帮助异常“颤抖”的心找回正常节律。近日,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在省内率先完成3例在三维心腔内超声引导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该技术不仅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降低了并发症,更让患者少“吃”了九成射线。
三维超声揪出房颤祸首
今年64岁的吴大姐是该新技术的省内首位获益者,患有严重房颤的她已被反复的心悸胸闷折磨了8年有余,近半年来更是胸痛加剧。市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黄卫斌博士介绍,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我国人群患病率约0.8%,80岁以上老人更高达7.5%,若不及时有效治疗,极易导致心力衰竭、脑中风、心脏扩大等严重后果。
心内科缜密讨论,决定为患者采用当今最新的射频消融手术方法——心腔内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手术。近日,一个直径仅3毫米的超声探头在黄卫斌博士及其团队的灵活操作下,顺着患者大腿静脉血管慢慢潜入心腔内,短短几分钟就在屏幕上重建出心脏三维动态的图像,让病灶很快“原形毕露”,它还能实时监测心房内微血栓形成和心包积液等并发症。
新技术有望实现“零射线”
这一“升级版”的射频消融技术,不仅使图像定位及精细度大大提高,更可对以往射频消融导管难以到达,或难以稳定到达的部位进行成功消融,使手术更高效、更安全。昨日,恢复正常心率的吴大姐顺利出院。
“对病情较复杂的房颤病人而言,用该技术获益更大。”黄卫斌博士说,因为在传统的射频消融手术中,需多次使用X射线透视来定位指导治疗,手术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对患者和手术医生造成伤害。如今有了三维超声技术辅助,医生可“直视”心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患者和医生“吃”进放射线,甚至实现“零射线”下进行射频消融手术。
据了解,因引进我国的时间短,手术难度较大,目前国内仅开展几十例同类手术。
日报记者 楚燕丨 通讯员 刘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