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医生早一秒到 患者多份希望
仁医仁语
叶涛:没有人愿意上医院,患者都是需要帮助的人。医生应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及时有效的介入手术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每个患者身后都有一家人,接到急诊手术的电话,我早一秒赶到医院,患者的生机就多一分,一个家庭就能够早点安宁。
一根比针尖还细的导丝,经由手腕或大腿的血管,慢慢深入心脏表面的血管,疏通淤塞部分,让患者的心脏重新恢复活力,这就是心脏介入手术。医生做这项手术,好比高空走钢索,从接到患者那一刻起,每一步都不容丝毫差错。作为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的一线医生,叶涛每天都在这“钢索”上行走着。
叶涛被誉为心血管病医院的“铁人”。连续工作72小时、单日最多急诊手术、连续一周凌晨急诊手术紧接着日间正常工作……“医乃仁术,对生命要有尊重与敬畏,决不轻言放弃。”在此信念支撑下,叶涛与心内科团队成员创下了国内最短急诊心肌梗死救治时间的纪录、在介入手术台上对垂危的患者连续电击38次抢救成功的纪录,拯救了大量的危重患者,使很多垂危患者获得了新生。
春节坚守护心岗位
2013年春节,心血管病医院一如往年般的繁忙依旧,病床全部满员,重症监护室里的4台主动脉球囊反搏机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使用,救治了30余名来自岛内外及周边地区的急重危病人,是平时的3倍。春节值守在家的医生接到手术通知,就要立即赶赴手术室,有的医生连续在手术台边抢救48小时没合眼。
叶涛就是急诊手术备班的医生之一,家在外省的他无法回家团聚,便选择独自留守厦门。其中有一天,接连送来6位需急诊手术的心肌梗死患者,部分病情危重,在生死线上徘徊的患者让他时刻不敢松懈。
从早到晚,叶涛身披厚重的铅衣不停忙碌,最后1台凌晨进行的手术结束后,叶涛已是满身疲惫,但想到6个可以重新团聚的家庭,他心里是满满的幸福,看到患者重获新生后内心的欣慰是他不知疲倦工作的强大动力。
女儿被感动毅然学医
连轴转的工作让叶涛不得不放弃了以前喜爱的游泳锻炼,与家人相聚时间也少了,也很难有时间陪伴女儿。
不过,令叶涛骄傲的是,在选择医学道路的学生顾虑越来越多的当下,女儿毅然选择了学医。在与家人谈及为什么想学医时,女儿说想法很简单,就因为每次看到父亲虽然疲惫,但谈到挽救生命时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笑容,让她觉得当医生是一件特别神圣的事。
叶涛熏陶着他的女儿,他也时刻谨记着他老师的嘱咐:医生的经验与技术来自于患者,是患者用痛苦甚至生命换来的,医生应当感谢他们。
提升技能 让患者少花钱
心血管病医院为贫困患者开辟了多条救助通道,叶涛总是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贫困患者争取救助。“如果手术使患者面临超过其经济承受能力的境况,即使手术顺利,依然不能称之为成功的治疗。”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力争让每个患者付出最小的费用,达到最佳的疗效。”叶涛这样告诉他的学生。
晨报记者 蔡樱柳 丨 通讯员 刘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