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海西晨报:孙勇:孩子们眼中的知心大哥

2017-10-30
分享

他出生在医学家庭、他致力于让心脏外科手术告别开大刀、他更是病人的知心大哥,他就是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孙勇。

 

初出茅庐 从小便耳濡目染

孙勇是安徽蚌埠人,自小跟随外祖父长大。外祖父是中医,孙勇从小在家里就闻着中医汤药的味道,耳濡目染间,孙勇也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时候,我就会问我祖父一些医学问题,从那时起我就想探究人体的奥秘。高考后,孙勇顺利进入了蚌埠医学院学习。

1992年,大学毕业的孙勇来到当地医院工作,他跟他的祖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我想从事心胸外科这方面,能够做大手术,成就感强1998年,医院开始开展心脏外科手术,邀请了上海的专家来会诊,孙勇亲眼看到了上海专家高超的技术。我立志要进一步深造,到更高水平的地方去。孙勇经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交医学院)进行研究生学习,奠定了孙勇未来研究的方向。

研究生期间,孙勇的导师对他影响很大。孙勇研究的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方向,导师平常就对他严格要求。在交毕业论文时,导师对他说:文里有一处错误,你再仔细看下。孙勇仔细检查后,惊讶地发现,原来是统计的字母“P”写成了小写,“10万字的文章,如此细微的错误,导师都能检查出来。他当时是行政主任,平常事务繁忙,但是总能在3天之内为我改好文章。孙勇说,导师的认真和严谨对他影响很大,他也将这份精神,带到了日后的工作中。

 

从医之路 孩子的知心大哥

2001年,厦门建立心脏中心,正是缺人才的时候,孙勇来到了这里。那时刚建科,整个科室包括主任才6名医生。第一年来到医院时,由于医生少,一个人要当两个用,孙勇干脆不回家,天天住在医院里,整整住了一年时间。

当时心脏手术处于起步阶段,病人多,手术常常从白天做到天黑。有一次,孙勇从早晨做手术,一直做到第二天凌晨才下手术台,做完一台手术,休息一下,又继续上。那一天,科室连续做了11台手术,等全部结束时,孙勇的手臂已经酸得抬不起来了。

“临床医生,就是要坐在病人的床头照顾他们。这句话,虽然略显夸张,但也看出孙勇作为临床医生的认真。

有一次,孙勇的母亲从外地来探望他,孙勇上完班回到家里,凌晨3点钟接到急诊电话又赶回去上班,凌晨5点钟下班回来,8点又去上班。母亲不解地问他:你上班怎么这么忙啊?孙勇说:只要患者有需要,我随时都要去医院。

孙勇主攻的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他来到医院后,专门花时间编了一本《小儿心脏监护手册》,从最简单的小儿血压、心律,到按照孩子体重进行点滴注射,在这本监护手册上都能找到。现在科室对待小儿心脏病患者,还在用这本书。因为对孩子的细心和关心,他挽救了成百上千孩子的生命,被孩子们称作知心大哥。

 

不断创新 为患者带来福音

2006年1月,孙勇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开创的一项技术,让病人告别了开大刀

他与心外科团队为一名13岁的孩子成功地进行了经胸的室间隔缺损的微创封堵手术。根据检索结果,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关外科临床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成功的最早报道。手术的成功,让病人告别了体外循环,无需开大刀,心脏再也不用被血淋淋地开了。此后,这项技术顺利地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医院开展,并得到广泛推广。

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独立后,他又创新采用了经心表超声引导下室间隔缺损的微创封堵手术,突破了手术条件的限制,开创了新思路。新近开展的经肋间微切口封堵室间隔缺损,使得过去做微创手术所需的5公分—8公分切口,缩小到1公分—2公分

此外,孙勇和他所在的心外科团队,还使用复合微创技术,创新治疗了一名10多岁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2015年,心外科又成功完成了十余例在完全三维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的封堵手术,实现了不开刀,不吃射线治疗先心病的目的,给医生和患者都带来了福音。

 

奉献爱心  走出去治疗病人

  尽管目前科室相比10年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孙勇并不满足。在医院的支持下,孙勇采用引进来的方法,邀请上海交大儿童医学中心的专家来做名誉科室主任,每个月来坐诊一次,让区域内的复杂疑难先心病患儿不用再跑到北京、上海去求诊。他还走出去,与厦门本地和周边县市的医院合作,转诊治疗了不少病重儿童。

  如今,孙勇还常去漳州、龙岩、泉州的医院,他希望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防治网络建成,我们有了生命的盾牌,就能抵挡病魔锋利的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