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赵霞:弃文从医,坚守ICU20年
短发,身材精干,说话语速很快,也许是和在ICU(重症医学科)工作了20年有关,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心外科ICU医疗组组长赵霞让人很自然地把她和“雷厉风行”这个词联系在一起。
赵霞说,当了20年ICU医生,她更愿意只当一名医生,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救治患者身上。20年来,有苦、有累,同时也有满满的成就感,这让赵霞愿意一直坚持下来。
谈从医 从大学老师到ICU医生
赵霞的家乡在甘肃,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也是学医的,父母一直就希望她能学医、从医。1990年参加高考,赵霞听取了父母的建议,选择了学医,考上兰州大学临床学系。1995年大学毕业后,赵霞留在学校任教,成了一名教师。
或许是受父亲的影响,或许也是想把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直接用于治病救人,一年后,赵霞弃文从医,进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工作。赵霞被分配到心外科的ICU工作,那是1997年,重症医学科还未发展起来,人员、设备都远没有今天这么齐全,但一向乐于接受挑战的赵霞不知畏惧,欣然进入ICU领域。
刚进入科室时,赵霞的实战经验并不多,她化身“拼命三娘”,跟着心外科医生从头学起。那时候人手不足,几乎隔一天就要轮值一次夜班,因此,她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医院度过。
在兰州的医院工作期间,赵霞先后到北京阜外医院、美国等地进修、培训重症医学。2001年底回国后,正值厦门市心脏中心(现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成立初期,听说该中心的心外科正在招聘ICU医生,赵霞就找到当时的心外科主任廖崇先教授,毛遂自荐来到心脏中心工作。
谈医患 患者记得她的好
住在ICU的都是一些急危重症患者,因此,作为一名ICU医生,可以说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赵霞说,她关注的是患者的全部,而不只是心脏,因为患者有可能因为心脏的疾病而影响到其他脏器。
赵霞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更愿意去预防“火灾”的发生,而不是当“消防员”。因此,对当天要进行手术的患者,赵霞都会组织ICU的医生先做病例讨论,对患者术前的情况做整体了解,评估患者是否可能出现术后并发症、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应该如何应对。
“如果不知道患者术前的情况,就可能会在术后出现情况时手忙脚乱,这不利于救治患者。”对待患者,赵霞总是尽心尽力,也总会有患者能记住她的好。赵霞说,这是她一直坚持的动力。
8年多前,50多岁的吴阿姨做完心脏手术后情况很不好,住进了ICU,整个人骨瘦如柴,只有30多公斤。在ICU的一个多月里,赵霞和其他医护人员对她都是无微不至地关怀。一个多月后,吴阿姨恢复良好,出院了。之后每到过年时,吴阿姨总会在丈夫的陪同下到医院来看一眼赵霞,如果自己实在身体不舒服走不动,也会让丈夫代表她来。
谈团队 鼓励年轻人提高自己
现在赵霞所在的ICU医疗组共有5名医生,大多是年轻医生。赵霞希望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能共同进步,对他们的要求也很严格。碰到特殊病例时,赵霞不会一下子就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而是鼓励他们先查阅资料,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之后再对他们的分析结果给予建议、指导。
患者住在ICU期间,赵霞要求负责的医生每天都要记录病程,有的患者住的时间长了,出院时病历都好大一摞。科室再怎么忙,赵霞也总是鼓励年轻医生多参加各种研讨会、培训班,提高自己。现在科室的人手还不太够,赵霞希望人员齐了后,每个医生都能有侧重点,发展各自的亚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