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再攀技术高峰 5例心脏“折叠”手术 吸引国内外专家观摩
继今年3月在亚太地区首次通过折叠心脏的办法,成功开展了3例微创心室折叠减容术后,近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又连续在一周内施行了5例该高难度手术,吸引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香港、北京、上海等国内外心血管专家前来观摩交流。截止目前,医院已开展9例该项手术。
据了解,这项新技术目前主要针对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的心衰患者,是需要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超声科、重症监护等多学科精细合作的国际顶尖杂交手术。其通过微创手术缩小因室壁瘤作乱而扩大的左心室,重建了心脏结构,这对于无法耐受传统外科手术的危重或高龄室壁瘤患者是一大福音。
医院此前手术的3例患者均已顺利出院,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正在持续随访中。而这次的5名患者不仅在病情、年龄等各方面情况都较第一批患者更复杂、更具挑战性,同时连续5天的手术对医护团队的技术配合、持久“作战”能力等更是一大考验。
挑战 高龄患者“两个”心脏 随时会破裂
作为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室壁瘤被冠以“不定时炸弹”的名号,其死亡率等同于某些恶性肿瘤,患者常因心衰需反复入院抢救,严重影响寿命和生活质量,易发生猝死。
74岁的林阿婆是医院目前开展该项新技术中病情最重、难度最大、年龄最大的患者,因陈旧性心肌梗死导致的严重心力衰竭,她饱受胸闷气喘的困扰,而且左室心尖部已膨出了巨大的室壁瘤,其大小几乎跟心脏一样。“患者每次心脏泵出去的血不足常人的1/3,随时有猝死的可能。”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导管室主任肖国胜介绍。
“术中明显能感受到,患者正常区域的心肌是富有弹性、结实的,但室壁瘤部分的心肌已经鼓得很大了,摸上去就像一层薄纸。”肖国胜形容道。术中20多名医护人员各司其职,在心脏不停跳的状态下,利用导丝在心脏中来回穿梭“铺设轨道”后,像紧束口袋一样,使两个精准置于室壁瘤边缘的锚定垫片一左一右,一内一外,两面夹击将室壁瘤折叠夹闭,如此重复操作,最终将患者左心室重新塑造至几乎正常的形状与尺寸。
术后仅4小时,林阿婆就清醒了过来,第二天即可下地,她的左心室明显缩小,心功能更是恢复了2/3,接近正常人水平。同样立竿见影的效果也出现在其他4位患者身上,经过重症监护室的精心护理,他们目前均情况稳定,无术后并发症,预计可于近期出院。
点赞 获国际团队认可 吸引专家聚厦观摩
“Good job!”每例手术结束,该术式的发明者Lon教授都会赞叹。他表示,这项国际前沿技术此前仅在欧洲开展过一百余例,而这里的团队在短期内就以精湛医技很好地完成了8例,“我认为他们是施行这项技术最优秀的团队。”其他特地飞赴厦门观摩的国内外专家们也表示获益良多。
据悉,此次5例手术术中遇到了不少之前没碰到的困难,团队都迅速根据突发状况调整手术方案一一化解,从而对这项新技术了解得更透彻深刻,在手术器械的应用、术式操作上也愈加得心应手,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王焱院长表示,当今我国的急性心肌梗死平均救治水平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致使相当多的心梗急症患者没有得到最快、最有效的规范治疗,这就导致室壁瘤这一心梗后并发症的高发,持续探索微创心室折叠减容术等新技术,对这些未得到及时救治的心梗患者将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