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注全国心梗救治日:突发胸痛胸闷,速拨120!

2017-12-01
分享

11月20日是全国心梗救治日。“1120”有两层寓意:一是“要120”,即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规范的胸痛知识,树立“有胸痛,我要拨打120”的理念;二是呼吁医疗救治人员高度重视“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为了普及急性心梗救治知识,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拍摄了《突发胸痛胸闷,速拨120!》,以微电影的形式告诉人们,出现急性心梗前兆时,千万不能犹豫和忽视,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赢得挽救心脏的黄金120分钟。该作品还入选中国胸痛中心微电影大赛获奖影片。

拨打120,争取黄金120分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加速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心血管病患者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相关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多达2.9亿,其中心梗患者为250万,每年新增50万例左右。一方面是发病率飙升,一方面却是急性心梗救治效率较低下。目前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全国仅约7.8%的患者接受急诊介入开通堵塞血管这一最佳治疗。
      据悉,急性心梗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若不及时救治,死亡率高达30%-50%。对急性心梗患者而言,尽量缩短早期救治时间是挽救心肌、挽救生命的最有效途径。但群众急救知识比较欠缺,发病后未及时拨打120导致院前急救缺失,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错失了早期救治时机。数据显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就诊仅有30%是通过120急救车送来的,另外70%的患者则是自行来院,不仅耽误了抢救更有不少隐患。事实上,通过培训,120医务人员在救护车上就能做心电图等检查,将结果实时传到医院,并能实施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可见,抢救的“第一道关”把握在患者自己手里。急性心梗的主要表现是突然胸痛且逐步加重,出现濒死感,胸闷、憋气,一旦发病应立刻停止任何活动,马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启动我市胸痛急救网络,转到我市几家有资质开展微创血管开通术(PCI)的医院救治。

刷新救心速度,7分50秒开通血管

为了帮助医护人员把握120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拯救更多患者,2013年我国启动了中国的胸痛中心建设,计划到2018年底,完成胸痛中心认证医院1000家。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331家医院通过了胸痛中心认证。

作为中国胸痛中心四家区域认证中心之一和中国胸痛中心示范中心,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多年来不断规范健全胸痛患者诊治流程,加强与院前急救体系、合作医院及基层的无缝衔接,形成区域协同医疗救治体系,并积极扶持、带动周边各医疗单位严格规范执行急性胸痛的诊疗流程,不断刷新我市心梗抢救速度,为区域内的胸痛患者提供更及时、更高效的急救服务。10月底,心血管病医院的一名心梗患者从抵院到绕行急诊直达手术台,到开通严重堵塞的心血管只用了10分钟。而仅仅过了两周,这一救心速度就再次刷新,7分50秒,一名来自龙海的心梗患者得以转危为安。目前在心血管病医院,患者从到达医院到开通堵塞的心血管的平均时间约为70分钟,而国际标准是90分钟以内。
      近日,国家卫计委正式发布关于印发《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要求各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工作,鼓励满足建设条件的二三级医院建设胸痛中心。据了解,厦门市胸痛中心联盟已于今年4月成立。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联盟内各单位按照《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和《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严格规范执行急性胸痛的诊疗流程,使每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论从哪一个救治节点进入该网络,都能得到最合理快速的救治,最终提高心梗救治水平和成功率,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