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曾昭萍:让“伤心”的患者安心生活

2018-01-05
分享

  出生于医学世家,成为一名医生似乎是“顺其自然”。曾昭萍说,除了家族氛围,更多的应该是老一辈医护人员大爱的医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她,选择职业时,理所当然地选择能帮助别人的医生为终生职业。现在,曾昭萍是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主攻心脏康复领域。从主流的介入手术医生,到七八年前转而投身于心脏康复,曾昭萍希望能通过改变患者错误的生活方式观念,调整他们的生活习惯,来预防和康复他们的心血管,达到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的目标。

 

不想当安逸的医生 选择心内科

    问到为什么会走上从医这条路,曾昭萍说道:“出生医学世家,家族中有20多人都是医生,几乎涵盖了各个专科。”

    曾昭萍告诉记者,从小在医院家属院长大,母亲是内科医生。“母亲他们那老一辈的医护人员严谨的学术作风,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德对我的影响很大。”她说,会选择学医,也许是冥冥中注定,也或许就是在医院家属院长大,看着老一辈的医护人员而心生憧憬。

    曾昭萍忆起高考那会儿,时常看到母亲深夜煮点心,以为是为自己做宵夜,没想到最终母亲打包好,带着出门了,原来是送去给需要营养但经济穷困的住院患者。“看到母亲乐在其中,我想,当医生,能帮到人的感觉应该挺好的吧。”

    1995年,曾昭萍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回到厦门工作。当时,她所在的科室工作强度没那么大,按她自己的话讲“不想当一名这么安逸的医生”,于是,1998年,她又考取心内科硕士研究生。

    这回,曾昭萍选择了在她看来比较有挑战的心血管内科,毕业后,她就一直在厦门市心脏中心(即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的心内科工作。一开始,曾昭萍主攻的是电生理起搏专业,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开始对心脏康复感兴趣,并进入这一领域。

 

探索新兴领域 帮助患者保养心脏

心脏康复在中国也是新兴的专业,刚刚起步,并不是很主流,为什么曾昭萍会选择进入这个“默默无闻”的领域?

“在工作中,基本上每个患者都会忧心忡忡地问医生,得了心脏病后能吃什么?还能运动吗?还能去旅游吗?等等问题,也有的患者误以为做完支架万事大吉,不仅毫无忌惮地继续不健康生活方式,甚至停药,出院后不久又再次病情恶化入院等,我希望除了传统的住院诊断治疗方案,是不是还有其他治疗手段能进一步帮助患者重返社会,健康享受高质量的生活?”这是她开始把眼光转向心脏康复的初衷。

    也是在那时候,曾昭萍偶然看到了一篇来自美国顶级医疗机构梅奥诊所的关于心脏康复学术文章,她才欣喜发现,除了手术、药物治疗,心脏康复的治疗获益同样也可以让患者获得不亚于药物的良好效果,也让她更坚定了要把心脏保养的“4S店”做起来。

    汽车保养要进4S店,何况是血肉之躯,心脏同样需要保养。曾昭萍介绍道,心脏康复主要有6种处方,即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戒烟处方、心理处方、睡眠处方。是应用多学科专业知识互相协同的、个体化进行各种干预措施,包括评估、科学的运动训练、指导合理的膳食、规律服药、良好的心态、戒烟限酒、改善睡眠,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和接受健康教育等,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从2009年至今,曾昭萍接触心脏康复领域也有多年了,“因为这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很多模式都需要摸索,制度需要建立,所以加班挺多的,但是,因为感觉有意义所以乐在其中。”能够帮助到患者,曾昭萍就觉得很开心。

 

帮助高危患者康复 圆了出行心愿

几年前,不到40岁的刘先生因为急性心衰被送到心血管病医院CCU。他患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虽然做过瓣膜换瓣手术,但因为心脏显著扩大,已达到心脏移植的指征,“当时他的情况非常差,心脏功能比80岁老人的心脏还糟糕,不但带病生存质量低,而且猝死几率很高。他还那么年轻,我很想帮帮他。”曾昭萍说。

等刘先生病情稍微稳定后,曾昭萍开始为他制定心脏康复计划,让他每两周来随访一次,对他的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睡眠等进行全面的指导。一年后,刘先生的儿子高考结束,刘先生说,因为心脏病自己已经多年困在家里,此次很想趁儿子金榜题名之时,一圆全家出游之梦,但又怕自己的身体受不了。曾昭萍经过评估,刘先生的心功能、活动耐量明显提高,身体机能已经可以具有旅游的能力,在制定了一些应对风险的措施后,圆了刘先生的心愿。

 “之前做心脏康复大部分情况是帮助一些低危的患者,第一次帮助高危的患者重返社会生活角色,哪怕是让他的生活质量好一点,我都觉得自己做这个工作更有意义了。”曾昭萍告诉记者,如今,刘先生还在曾昭萍处随访,身体健康多了,人也变得开朗了。


》》相关链接:“暗访”时没少被当“骗子”

    除了是心内科医师,曾昭萍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国胸痛中心区域认证中心的成员。据了解,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如今已形成一个总部、四个区域认证中心(广州、武汉、哈尔滨、厦门)的协同工作格局,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为华东区域唯一一家认证中心。

    作为区域认证中心的一员,曾昭萍的职责之一就是对申报胸痛中心的医院先进行网络初审,若是通过了的,再出差到当地去进行“明察暗访”。暗访时,需要假扮成胸痛的患者或患者家属,以检验该医院应对胸痛患者的处理能力,但为了防止当地医院听出是外地口音而做特殊准备,经常都是要在当地找志愿者。

    为了找志愿者,曾昭萍没少被当成“骗子”。“跟人说想找他假扮胸痛,还得抽血什么的,大部分人肯定都很警惕。”回忆起多次出差经历,曾昭萍对经常被当成“骗子”哭笑不得,“实在找不到志愿者,就只能自己扮患者,自己上。”

    从全面启动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以来,心血管病医院将与其他三家认证中心共同推动实现全国落地1000家胸痛中心的愿景,平均每个认证中心需承担200余家单位的胸痛中心认证工作。曾昭萍说:“任务非常的艰巨,但既然给了我们这个职责,我们就有责任做好,通过胸痛中心的认证,带动整个区域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提高,是我们的目的。”


DSC_684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