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冷冻消融技术稳定房颤患者“失控”心跳

2018-12-06
分享

房颤是危害极大的常见性心律失常,发作时除了引起心悸、胸闷等不适外,房颤人群5年内中风的发生率更是高达20%。近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在常规开展微创冷冻球囊消融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先进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实现三维影像与二维透视的无缝融合,通过低温冷冻隔离“捣乱”的心脏细胞组织,让房颤患者心跳回归正常节律。

“冻”住坏细胞  阻断异常电信号

62岁的王阿姨是一名房颤患者,还有多年的高血压及陈旧性脑梗塞,饱受心悸反复折磨三年,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特别是近3个月,病情不断加重,还出现了眼前黑朦、头晕等不适。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患者高危高龄的特点,电生理团队决定为其实施房颤冷冻消融术。

据悉,我国现有房颤患者近1000万,致残致死率高,药物治疗仅能改善症状。目前,根治房颤多采用微创导管消融治疗,即运用电凝的手段构建“防火带”,稳定患者“乱了节奏”的心跳。

“如果说传统的射频消融技术代表着‘火’攻,那么在其后发展起来的冷冻球囊消融技术则代表‘冰’冻。”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郭晋村博士介绍,冷冻消融的原理是通过液态制冷剂的吸热蒸发,带走组织热量,使目标消融部位温度降低,从而使异常细胞组织深度冷冻坏死,达到有效电学隔离、根治房颤的目的。 

大量临床数据显示,和传统射频消融相比,冷冻消融技术能缩短近一半的手术时间,减少血栓栓塞、食道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提升患者术中的舒适度。

三维影像与二维透视融合 更直观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实现精准定位及提高手术远期效果,电生理团队还利用了左心房旋转造影三维重建技术,使得术中左心室的三维影像,与不同角度的二维X线透视能够在屏幕上实时重叠融合呈现。

“这让影像十分直观,有利于医生快速准确地导向消融导管,进一步减少既往单纯二维影像指导下进行定位的误差,扩大手术视野。”郭晋村博士表示,对于患者而言,不仅手术时间缩短,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在冷冻消融过程中的射线损害。据了解,此次该院通过影像融合技术定位、量化消融范围的方法在国内属首创。

在电生理团队及影像、护理团队的默契配合下,王阿姨的手术进展顺利,术后第二天就顺利出院了。


微信图片_201810191904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