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胸 89岁高龄患者微创换“心门”
因为心脏“阀门”主动脉瓣膜严重狭窄,九旬老奶奶被胸闷、气喘折磨得痛苦不堪,却又无法承受传统开胸锯骨换瓣手术带来的创伤打击,只能无奈等待死神来临。猝死随时可能发生的绝境中,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及时通过微创介入技术,不开胸就为老人替换了心脏瓣膜。
胸闷气喘难以躺平 高龄老人饱受折磨
持续性咳嗽、乏力,呼吸困难,大半个月来都无法躺平睡觉,甚至出现了呕血症状,89岁的李奶奶心想,这次的坎儿是熬不过去了。尽管家人及时将其送往附近医院诊治,但病情还是不断加重,眼看腿也水肿了起来。
束手无策之际,李奶奶的儿子在病房偶然看到电视上厦心专家的科普节目,发现母亲病情与专家讲的极其相似。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家人将老人转诊到了该院。
完善相关检查后,厦心团队很快就揪出了导致李奶奶气促、呼吸困难及下肢水肿的“元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以为是正常衰老 其实是“心门”坏了
若把心脏比作人体的“发动机”,那主动脉瓣就是心脏泵血最重要的“阀门”。每一次心跳,就是主动脉瓣的一次张合,而人一天的心跳约10万次。九旬高龄的老人,心脏瓣膜经年累月兢兢业业地运转,难免年久失修。正常人的主动脉瓣完全打开后,面积约为3-4cm2,而李奶奶的瓣口面积只剩0.6cm2,属于重度狭窄。
“如果不及时手术,改善主动脉瓣狭窄的情况,那么心脏血液难以泵出,极可能导致患者猝死。”厦心胸痛中心主任王斌介绍,7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主动脉瓣狭窄的比例约为3%-5%,患病人群庞大,是老年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早期通常症状不明显,常被误认为是老人家的“正常衰老迹象”,而延误了治疗。但实际上,一旦患者出现胸痛、乏力、昏厥等症状,往往平均生存期仅有2-3年。
在转院没多久的一天凌晨,李奶奶病情突然恶化,意识丧失、心率呼吸减慢,连血压都测不出了,所幸抢救及时,暂时维持住了生命体征。
不开胸 跳动的心脏里微创换瓣
老人几近濒死,手术迫在眉睫。若是常规的开胸手术来更换主动脉瓣膜,她衰弱的身体根本经受不住,风险极高。
经心内、心外、麻醉、超声等多学科会诊评估,厦心决定为老人施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给她的心脏装个“新门”。这种微创手术不用锯开胸骨和肋骨,心脏也无需停跳,仅需穿刺血管,即可完成瓣膜置换,创伤小,住院时间大为减少。对于无法耐受开胸手术的高龄高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无疑是更好的选择,能极大提高患者心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技术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是一项操作难度大,考验多种学科实力的“抱团”手术,从术前团队建设,方案拟定,器械准备,到手术操作及术后管理等各个环节,都不能有一点差错。作为率先在省内开展这项高新微创技术的医院,厦心已积累了30余例的成功经验,期间更创造了多个国内第一,随访患者均恢复良好,这让李奶奶及其家人重燃起了生的希望与信心。
没有手术台上常见的“刀光血影”,3个小时后,厦心王焱教授团队顺利为李奶奶植入了全新的人工瓣膜。超声显示,新的主动脉瓣位置严丝合缝,狭窄完全解除,折磨老人多日的气喘、水肿等症状当即缓解。“现在胸不闷了,气也顺了,终于能正常过日子了。”经过周全的术后护理,李奶奶于近日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