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十周年丨十年风雨同舟,共谱救“心”华章--中国胸痛中心区域认证中心(厦门)
2013年8月7日,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在王焱院长的带领下,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正式启动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工作,作为福建省唯一一家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厦心为闽西南急性心梗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开创了先河,至此闽西南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工程开启了全新篇章。
求真务实,开创新时代
世界首家“胸痛中心”于1981年在美国巴尔地摩St.ANGLE医院建立,至今美国“胸痛中心”已经发展到5000余家。近年来,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在胸痛建设过程中,也曾受到了各界诸多质疑。如何把国际上“高大上”的急救理念与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真正能落地成为满足我国现状的胸痛救治体系?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王焱教授率先提出了要以信息化平台搭载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为抓手,结合厦门独特地理位置,建立起富有特色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厦门模式”。这一课题得到了厦门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启动建设初期,霍勇教授就曾叮嘱厦心胸痛中心团队:“厦门虽然没有北上广丰厚的医疗资源,但是厦门一直是祖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相信你们一定能探索并总结出急性心梗救治的厦门经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15年4月8日,在第18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由葛院士亲自授牌,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正式被授予 “中国胸痛中心区域认证中心”,成为全国仅有的四家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之一,承担起华东地区胸痛中心建设的推进工作。这是厦门市区域协同胸痛急救体系再一次获得国家级认可,说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的胸痛急救网络体系建设已从“运动员”角色转变为“教练员”和“裁判员”。但是厦心认证办并没有因此松懈,深感身上肩负的责任与重担。无论是培训、材料网审、省联盟预检、暗访、现场核查以及执委会汇报,厦心认证办在每个环节、每一个问题都一丝不苟帮助各申报单位耐心解答,积极反馈。尽管舟车劳累、旅途辛苦,厦心认证办团队依然充分利用休息时间,亲历现场帮扶与支持申报单位的胸痛中心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华东地区已经通过认证387家单位。其中,标准版191家,基层版196家。
风雨无阻,只为心中挚爱
谈起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厦心认证办的小伙伴们每每都有说不完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短短6年时间,厦心认证办已经由最开始的王焱院长、王斌主任以及林吉怡执行主任组成的“铁三角”组合,发展到小有规模的11人团队。这里有高瞻远瞩的学科带头人,有技术精湛的医学精英,也有初出茅庐的翩翩少年。
在短短的6年里,为衔接好华东各地单位的核查与考评,确保认证工作顺利完成。他们中曾有人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人怀胎6月仍奔赴在华东各地参与认证工作,并承办第八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有人做了二胎的妈妈,临产前一直坚守岗位,不辞劳苦。无论洪水泛滥、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山路崎岖,在现场认证的道路上,他们勇往直前。每一批次的网审期间,认证办的小伙伴们几乎每天加班到凌晨,最忙的时候甚至整月都排满了日程。白天进行现场核查认证工作,晚上仍需审核网评材料及悉心解答各单位提出的问题。
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轻松安逸,在这6年的时间里,他们身边发生了太多故事,他们为了心中挚爱的胸痛事业,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通过他们的无私奉献,以及各医疗机构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胸痛中心、基层胸痛中心通过了国家级认证,造福越来越多的患者与家庭。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他们终将实现最初的梦想,我国会迎来心脑血管事件拐点的到来,但请不要忘记这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的医护人员为之奋斗,有多少专家学者为之奔走呼吁,有多少中央、地方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之关注与支持。
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有这样一群求真、务实为中国胸痛中心建设而努力的人们,中国胸痛中心建设与发展将会迎来更好的明天!
值此之际,向为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无私奉献的医务工作者致以最真诚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