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 | 老人伤后活动少 肺栓塞悄悄找上门
刘女士今年85岁,两周前,因为膝关节损伤,活动量大幅减少,大部分时间都坐着或躺着。谁也没想到,这个生活习惯的改变,竟悄然埋下了致命隐患,刘女士到后来连坐着都气喘不止。原来,致命的“肺栓塞”在悄无声息中找上门来,所幸发现及时,在肺栓塞急性期成功取栓,救回一命。
双肺被血栓堵死 坐在床上也气喘
起初,老人只是偶尔咳嗽、气喘,家人觉得她年纪大了,出现这些症状很正常,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可随着时间推移,约一周后,老人的症状愈发严重,即便只是坐在床上,也喘得厉害。家人赶紧将老人送往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医院)急诊。
送院时,已是晚上七八点,老人的血氧饱和度降至90%,心脏也开始衰竭。急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同时进一步完善造影检查,确诊为急性肺栓塞,老人两侧肺部都已经被血栓堵得死死的,情况十分危急。在完善术前准备后,厦心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庄晖教授团队立即为患者开展急诊手术。仅耗时一个多小时,团队从老人的肺部血管中,取出了大大小小几十条血栓,老人这才转危为安。目前,老人已顺利出院,恢复了从前的生活。
庄晖教授分析,老人在膝关节损伤后活动量骤减,久坐久躺后形成下肢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液流动进入肺部,进而造成肺栓塞。
绝大部分的肺栓塞 来自下肢静脉血栓
“肺栓塞堪称‘沉默杀手’,它起病急,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到20%-30%。”庄晖教授说。
好好的人为什么会突然形成血栓呢?其实,引发血栓的因素有很多,年龄增加、活动量减少等因素,会导致血流速度变得缓慢;喝水少会让血液黏稠度增加;肿瘤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而血栓一旦形成,就可能脱落并随着血液流动到达肺部,引发肺栓塞。肺栓塞急性期的常见表现是突发呼吸困难、活动后气促,还可能出现胸痛、咯血等症状。
据相关文献报道,约七八成的肺栓塞血栓都来自下肢静脉血栓。多数下肢血栓患者会以脚肿作为首发症状,但也有少数人形成血栓后会迅速脱落,直接引发肺栓塞,下肢并未出现明显肿胀。肺栓塞如果急性期未能及时救治,血栓进入慢性期,就会像水泥一样凝固,与血管壁连在一起,此时再进行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形成血栓后遗症,导致血管堵塞或狭窄,久而久之引发肺心病,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
提醒:老年人活动量减少 警惕下肢静脉血栓
厦心专家提醒,老年人在受伤或因病导致活动量减少时,要警惕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脚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厦心庄晖教授团队正在开展微创介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