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民网|国家首批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落户厦心

2023-05-30
分享

日前第十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在上海召开,期间为我国第一批12家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授牌,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的医院。

据悉,厦心已完成700余例心脏瓣膜病的微创介入手术,手术量全省最多、全国前列,患者平均年龄74岁以上,最大者98岁,均预后良好。厦心在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等瓣膜性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领域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多项技术为全国乃至全球最早开展,为各类心脏瓣膜病患者带去“心”希望。

微信图片_20230531101542.jpg

微信图片_20230531101547.jpg



        厦心王焱教授(右一)率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完成全国首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衰败后微创双瓣膜置换


2500万瓣膜病患者,微创手术让高龄患者免于开胸

心脏好比人体的发动机,负责给全身的器官和组织提供新鲜血液。心脏内共有4个瓣膜(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位于心房和心室、心室和大动脉之间,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在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因年龄增长退行性改变、心肌梗死等引起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从而影响正常血液循环,患者可出现头晕、胸闷、气促、心绞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猝死。

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已成为心脏瓣膜病高发国家,据估计我国现有心脏瓣膜病患者2500万,已成为继高血压、冠心病后第三常见的心脏疾病,65岁以后该病发病率直线上升,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13%,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

传统治疗以药物和外科手术为主,手术需要开胸,创伤大、时间长、术后恢复慢,许多高龄、病变严重或合并其它疾病的患者很难耐受,对手术往往望而却步,陷入身心痛苦之中。随着技术进步,不开胸的微创换瓣手术的出现,给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式带来了巨大的进展和突破,为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大大改善了预后。

引领技术创新,获评全国瓣膜中心标杆团队

作为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和国家卫健委、福建省政府共建的国家心血管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厦心紧跟介入心脏病学发展前沿,在国内率先组建涵盖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影像科、超声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瓣膜病介入中心及委员会,在病例筛查、分析、手术预案、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观察与随访等不同阶段规范诊疗,为瓣膜病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救治了众多急危重症瓣膜病患者,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评为全国十二家“2023年度瓣膜中心标杆团队”之一,为我省唯一入选的单位。

80多岁的陈大爷因主动脉瓣膜狭窄导致走路气喘吁吁,不得不放弃坚持了几十年的运动习惯,生活质量极差。在厦心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手术)后,游泳、爬山又重新成为了日常。自2014年率先在福建省开展TAVR手术以来,在王焱院长的带领下,厦心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在心脏瓣膜病的微创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手术经验,并且勇于创新,不断开省市乃至全国、亚太地区先河,攻关开展了数十项临床诊疗新项目,特别是自2022年4月开展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首例植入以来,已完成40余例,是目前国内开展数量最多、经验最丰富的医院,引领着国内经导管三尖瓣介入领域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厦心几乎涉足所有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患者既有初次手术的,也有既往接受过外科开胸手术的。“介入治疗的突出优势是不开胸、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立竿见影。”王焱院长表示,通过微创介入手术,为瓣膜病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治疗方案,让更多患者像陈大爷一样能够继续高质量的生活。

牵头国产器械研发,多项创新器械全球首例植入

在紧跟国际前沿技术的同时,厦心更将眼光瞄准相关器械的国产自主研发,王焱院长表示,“进口心脏瓣膜器械大多价格昂贵,厦心参与国产瓣膜相关器械的自主研发,立足国家战略和临床需求,希望给临床带来更多选择,让更多的瓣膜病患者以更低的价格受惠于这项‘不开胸换瓣’的技术。”

据了解,厦心已联合国内医疗器械公司,完成多个创新器械的全国、全球首例人体植入,牵头开展8项全国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无论是开展项目数量及承担试验例数均位于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同时为促进我省医学创新和产业转化有效融合,厦心还携手厦门市科技局、厦门火炬管委会建立心血管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基地,目前已引进7家初创孵化型企业、推动3个产学研项目落地厦门,并于今年3月引入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在厦门设立分中心,逐步建立起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技术成果的不断涌现,厦心团队多次在国际各大学术会议上,将中国原创瓣膜器械向巴西、美国等国外专家进行手术直播演示,彰显心血管创新技术的“中国力量”,反响热烈。此外,医院还在全国30余家单位开展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带教及基层义诊宣教工作,为推动我国瓣膜介入治疗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