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 厦门市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 2023年第15期(总48期)“Lab and Journal Club”学术沙龙
厦门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 厦门市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
2023年第15期(总48期)“Lab and Journal Club”学术沙龙
2023年12月8日14:30,心研所2023年度第15期学术沙龙于科教部5楼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活动邀请了研究所陈家进和李宇飞博士,为大家做了课题进展汇报和文献分享。
主讲人:陈家进博士
汇报内容:【课题进展】Association between IRF1 and sepsis-associated ARDS risk: a three-phase trans-omic cohort study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主要由败血症引起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伴有严重的炎性肺水肿。在ICU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尽管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仍然没有特效药物,即便在保护性通气下,其死亡率仍高达40%,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干扰素(interferon, IFN)是一组参与免疫和炎症的细胞因子,体外细胞培养表明,干扰素可改善宿主防御并抑制冠状病毒的复制。体内动物模型也证明了干扰素治疗对于降低ARDS疾病严重程度和延长生存期的益处。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干扰素调节因子、干扰素受体和干扰素刺激基因直接独立激活免疫反应,独立参与抗病毒过程。然而,现有的临床试验却产生了不同的结论,仍需进一步探索。
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三阶段跨组学的研究以探寻干扰素相关基因与ARDS之间的关系。首先,基于两个大型ARDS遗传组队列,采用因果推断方法,借用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推断遗传所调控的基因表达(genetically regulated gene expression, GReX)与ARDS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经过两阶的段筛选与验证,我们发现遗传所调控的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1, IRF1)的表达量与ARDS发病风险存在潜在因果关联。进而在临床验证阶段,研究选取了独立的人群,测量其IRF1基因表达量,在转录组层面进一步验证了IRF1与ARDS间的关联性。随后,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与中介分析发现,IRF1的免疫调控功能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可能通过调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的活性,进而影响ARDS的发病。
主讲人:刘彬彬博士
汇报内容:【文献分享】The β1-adrenergic receptor links sympathetic nerves to T cell exhaustion.
交感神经在心血管疾病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β受体的拮抗剂如阿替洛尔和普萘洛尔在治疗高血压、心衰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发表在2023年10月Nature上的一篇论文引起了广泛关注。该论文揭示了交感神经在T细胞耗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发现β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T细胞的耗竭,增强细胞免疫检查点药物(ICB)的作用,提高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
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小鼠慢性淋巴细胞膜炎症病毒(LCMV)感染期间的特异T细胞基因表达,发现终末期耗竭T细胞与天然T细胞相比上调了Adrb1的表达。耗竭的T细胞与交感神经相互作用,并通过ADRB1–cAMP–CREM信号传递响应应激信号。这些发现表明,交感神经和β受体拮抗剂在T细胞耗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探讨了β受体拮抗剂在肿瘤模型中的应用。在结肠癌和对ICB敏感的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中,耗竭的T细胞表达高水平的ADRB1。阿替洛尔与ICB联合给药导致黑色素瘤的更好控制,并与单独使用任一药物相比,导致了更多的T细胞依赖性细胞因子产生。这些结果表明,β受体拮抗剂可以增强ICB的治疗效果。
尽管在ICB-insensitive胰腺癌模型中单独阻断ADRB1并未改善对ICB的反应,但非选择性β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阻断ADRB1和ADRB2,却可以使胰腺肿瘤对ICB产生敏感。这表明,β受体拮抗剂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总之,这篇论文揭示了交感神经和β受体拮抗剂在T细胞耗竭和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交感神经和β受体拮抗剂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并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