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厦门日报:心心相印 情暖患者

2017-10-30
分享

全国两会刚刚落幕,打医伤医、医患关系紧张成为热议话题。的确,医护人员工作繁重,医务工作者承担的辛苦和压力外人很难体会。以今年春节为例,厦门市心脏中心病房在春节期间全部满员,重症监护室里的4台主动脉球囊反搏机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使用,救治了30余名来自岛内外及周边地区的急重危病人,是平时的3倍。春节值守在家的医生接到手术通知,随时赶赴中心手术室,有的医生连续在手术台边抢救48小时没合眼。

   医生救死扶伤,日夜守护病人,作出很大牺牲,付出很多心血,本应受人尊敬。但是,为何医生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呢?近日,市卫生局杨叔禹局长来到厦门市心脏中心,与中心医护人员共同探讨如何做有人情味的医者,让患者看病时感受到爱与尊重,让医护人员工作时不再如履薄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敬畏生命  急病人之所急

杨叔禹局长表示,当前医患关系紧张,一个重要根源是技术与人文的断裂。好的医者,除了具有高超医学技术,更应具有深厚人文素养。推行医学人文建设,就是要让医护人员在见惯了生死后,仍保有一颗悲悯之心。有时候一个微笑,一个抚摸,就能让病人少了许多的抱怨,多了份温暖。

心脏中心重症监护室是相对封闭的病区,家属探视时间短,患者容易感到孤独,护士们就凡事多说一句,多问一句,尽力帮他们解除心结。一位老先生因患有急性心肌梗死,住进重症监护室,老伴有轻度老年痴呆,子女都远在外地。一天早上下着大雨,老太太从家里送饭来医院,之后就联系不上了,老先生心急如焚。护士们急忙帮忙寻找,终于在院区找到了不知如何回家的老太太。护士们怕老太太走失,打着伞送她回家,同时为老先生订好了一日三餐,以解除他的后顾之忧。老人的子女从外地赶来后连声道谢,称赞心脏中心的护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换位思考  累并快乐着

心脏中心近年来发展速度加快,住院量急剧上涨,临床工作量显著增加。中心在全省率先开通的胸痛绿色通道,全天候24小时开展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了与死神抢时间,中心医护人员随叫随到,时常加班到凌晨。心脏病症中的急危重病患者多,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猝死率高,有时患者和家属不理解,将怨气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

工作强度大、医疗纠纷风险高等种种原因使医学生们望而却步,这也是为什么现今心血管专科人才紧缺的重要原因。人力不足导致心血管医生们每天接待大量门诊病人,没时间与患者详尽细致地沟通,容易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长期身处高强度工作中、承受巨大压力的医务工作者难免会觉得委屈。一些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换位思考,把病人当老师,是他们赐予了我们服务的机会,让我们累积了经验,提升了技术。我们在帮助患者的同时,也体会到人生变化无常,更加明了生命的价值。心脏中心心内科CCU护士长陈媛说。

当医护怀有以病人为师的感恩之心,自然能搭起与患者沟通的心灵桥梁。中心曾收治过一位不到20岁的女孩,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及心律失常,凌晨病情发作时往往因憋闷而喘不上气。中心护士了解后,每日清晨都到她床边陪伴,打针时又哄又劝,往往要花上半小时才能完成。就在女孩出院大半年后的护士节,心内二病区的每位护士都收到了一份惊喜——人手一大束玫瑰花。这让护士们感动不已,可见再简单平凡的细微之处也能给患者心灵带来触动,无论时间过去多久仍有余香留在患者心头。

如今,心脏中心医护团队已成长为一支技术精湛、锐意进取的人文化、专业化队伍,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人文宗旨已深深扎根在每位医护人员的心中。  

点滴做起  彰显人文关怀

杨叔禹局长强调,医患关系趋冷,原因很多,身为医务工作者,应该思考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并身体力行。医学人文精神体现在关注得病的人,而不只关注疾病;治病也治人,懂病更懂人;掌握病理,还要掌握心理,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医学人文关怀。

作为首批心血管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厦门市心脏中心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并在人文护理领域先行先试。去年,心脏中心心内科二病区成为厦门市首批人文关爱合作试点病区。在心脏中心,人文关怀已渗透进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除了帮患者过生日的传统外,中心还将饱含慈济人文思想的《静思语》挂于墙上,供医患阅读;将卫生局下发的《做有人情味医者——医学人文行为示例》小册子随身携带,组织学习,让人文关怀切实落到实处;将常有病人及家属躲着抽烟的病房死角改造成温馨休闲区,摆放座椅、盆栽及宣教资料,医护人员可现场接受咨询,戒烟、利民两不误。

中心持续改进医疗和护理服务,以人为本,变要我服务我要服务,变病人等我我迎病人,让护患关系更和谐,构建起尖端医疗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并重的优质服务新局面。 

心心相印  时间就是生命

杨局长还提到,厦门市心脏中心已成为海西心血管医疗领域中的佼佼者,精湛的医疗水平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而其饱含人文关怀的服务同样在患者中树立了极好的口碑。因此,医者必须用真心真情服务患者,只有仁心仁术,才能成为合格的医者。

作为2013年我省人口健康领域首个获国家科技部科技惠民计划资助的重大民生项目,厦门胸痛急救区域协同网络系统实现了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的无缝衔接,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信息共享,协同救治

运行一年以来,该系统明显缩短了急性心梗患者的救治时间,至今已挽救了300多名急性心梗的危重患者,且获益者逐月上升。近几个月来,患者从进入医院到接受介入手术开通堵塞血管的时间平均仅需72分钟,其中用时最短的患者从抵达医院到开通堵塞血管的时间仅为23分钟,远低于国外专业指南要求的90分钟,显著降低了急性心梗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获得国内外专家组的一致认可。

随着胸痛急救服务体系的不断深入开展,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将逐渐覆盖全岛,进一步打造防治一体化的胸痛救治模式,让科技成果真正惠及民生,共同缔造美丽厦门。

医学技术是冷峻的,但医者应怀有温情。厦门市心脏中心将继续积极践行人文关爱精神,追求技术和服务精益求精,快速高效救治病患,成为心血管病患者之所依。

>>>链接

厦门市心脏中心

厦门市心脏中心2008年获批卫生部全国首批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和具有开展心脏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2010年成为首批美国心脏病学院(ACC)中国教育基地,2011年心内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2年获批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和福建省先心定点救治医院,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授权中心成立美国心脏学会专业示范中心,2013年获批科技部科技惠民项目立项,成立厦门市心脏中心胸痛中心,创建全国首个区域协同胸痛急救服务体系2014年厦门市心脏中心胸痛中心取得美国胸痛中心认证。

卫生系统   掀起医学人文热潮

近年来,厦门市卫生局持续推进医学人文建设,厦台合作举办医学人文培训、建立医学人文示范病区;开展做有人情味的医者,促进两个满意主题活动,探索建立让患者享有和谐、平等、有尊严的医疗卫生服务,让医务人员通过医学人文建设提升自身社会形象和职业荣誉感的有效途径;印发《做有人情味的医者——医学人文行为示例》, 倡导广大医务工作者立足本职,从日常工作细节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全系统掀起做有人情味的医者主题活动热潮。



日报记者 楚燕 丨 通讯员 刘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