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跳不动 起搏器“重启”动力——“心血管病医院教您护心” 第三期
心力衰竭(心衰)被称为“21世纪心血管病的最后战场”,可引起患者胸闷气短,下肢水肿,难以进行日常活动。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其死亡风险居高不下,且患者往往需要反复住院,疾病负担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心脏起搏器就像是一个人为的“司令部”,它能替代心脏的起搏点,让心脏有节律地跳动起来。
生死间起搏器救回一命
反复气喘3年,快步走动和爬楼梯时明显气短,晚上睡觉也不安稳,52岁王阿姨的退休生活一开始就饱受折磨。在当地医院反复住院和药物治疗,病情也不见好转,近来更是稍微一动就喘,半夜常常憋气醒来。
在转诊到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后,王阿姨被诊断为“心力衰竭,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心脏彩超显示她的心脏明显扩大,左室内径已达70mm(正常值在50mm以下),心脏功能大幅下降,只剩约常人的一半。“患者已经严重心衰,心脏收缩不协调,很容易发生心脏性猝死,5年生存率比恶性肿瘤还低,必须立即开展积极治疗。”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蔡彬妮介绍。
要“重启”王阿姨的心脏动力,传统药物治疗效果十分有限,需要植入一种特殊起搏器——三腔除颤器(CRTD),它兼有抗心衰和除颤功能,可以改善心脏同步收缩以提高射血能力,同时预防心脏性猝死。王阿姨接受了医生的建议,起搏器植入术非常顺利,第二天便可以下床活动了。
更令人庆幸的是,术后不到半月,这枚起搏器就救了王阿姨一命。当天,她在家多次腹泻后出现心悸,便来院复诊,医生调取数据后发现她发生了一次室颤,多亏有了起搏器准确识别并立即予以电击转复,这才转危为安。
如今手术过了大半年,王阿姨例行到心血管病医院的起搏门诊随访,各项参数均正常,心脏大小和功能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她说“比手术前轻松多了,走路有劲儿,还能跳广场舞了。”
正确认识起搏器治疗
心力衰竭历来是心脏疾病领域的难点,传统药物效果有限,往往需要进一步的器械起搏治疗。具有抗心衰功能的起搏器就像人的第二颗“心脏”,已成为现代心衰治疗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纠正心动过缓,改善心功能,还能预防猝死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
“目前我国有慢性心衰患者约500万,每年还会新发30万左右,其中约二成患者需要安装起搏器,但实际上愿意接受植入起搏器治疗的还是少数。” 蔡彬妮介绍,三腔起搏器技术是发展成熟的常规手术,植入过程是微创的,不需要全麻或者开胸手术。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自成立之初就紧跟学科前沿发展,开展各类起搏治疗,在省内率先应用生理性起搏新技术(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起搏)等改善和防治心衰治疗。
此外,最新一代的起搏器不但能进行远程监测,还不会受磁共振等检查的影响,为患者解除后顾之忧。
厦心科普
植入起搏器后并非一劳永逸
起搏器作为植入式的器械,植入手术完成后并非一劳永逸,需要定期回医院随访,检查起搏器的工作情况。蔡彬妮介绍,“起搏器的电池是有寿命的,有些患者以为装了起搏器就可以不管了,等到出现头昏、晕倒后才到医院,结果发现起搏器电已经快消耗光了,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
患者在植入手术完成后的初期,需要密切随访,应在植入后的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的时间定期随访。在稳定期,可以一年或者半年随访一次。当起搏器进入到终末期,也需要根据随访医生的建议,增加随访频率。
为更好地服务每一位起搏器植入后的患者,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每周三下午设有起搏门诊。为了更有序高效地开展随访,患者应牢记自己安装的起搏器品牌,并提前预约。
起搏门诊时间:每周三下午14:30-17:00
预约方式:0592-2292520或医院公众号微信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