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厦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五年:用国际化标准筑“极速救心”网络

2019-12-24
分享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总部署、总动员。五年来,全面深化改革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

    美丽鹭岛,筼筜湖畔。一出生就自带“改革”基因的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简称“厦心”),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成立短短十余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五年,医院更是以独有的“厦心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区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复杂、疑难危重心血管疾病诊疗基地,交出一份份令人振奋的惠民答卷。

 

             新技术攻克疑难危重症  带来患者安全感

满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厦心积极开展高精尖技术,先后填补了厦门市、福建省乃至全国、亚太地区的数十项技术空白,承担起解决复杂疑难危重心血管病的重任。

5年来,该院的手术量由2013年的近4000台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8000余台,期间更有众多高新手术轮番亮相,引领区域心血管技术创新,例如:率先在亚太地区开展微创左心室“折叠”减容术,现已为25位室壁瘤患者成功施行,带动国内乃至东南亚地区该技术的发展;开展亚太地区首例微创二尖瓣环(AMEND系统)成形术;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医院之一,在该前沿领域创造了多个国内第一,如国内首例完全不使用造影剂为合并心肾功能衰竭的重度主动脉瓣患者实施TAVI手术,首例成功介入开通TAVI术中出现的左主干急性闭塞等;常规开展国际顶尖的高级生命支持技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迄今已抢救60余例濒危生命,无一不是心跳血压“停摆”、传统观念中已回天乏术的垂危重症患者……

改革、创新、发展,对老百姓来说,最直观的感受是,越来越多传统观念中被判了“死刑”的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在这里被救活了,以国际化水准为一方百姓搭起心脏健康的“保护伞”,带来稳稳的安全感。

 

             引良才铸就国际化团队  带来人才成就感

    从最初的单一学科到成为福建省唯一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深知,人才是强院之根本。2014年独立建院时,全院员工不足300名,时至今日已扩增至600余名,今年5月正式搬迁至五缘湾新址后还将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

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厦心在业界的影响力日益深远,“干事业、来厦心”正成为医院招贤纳士的主旋律。大批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医学院校的博士、硕士被陆续引进厦心,储备了雄厚的优秀青年人才力量。

    医院尤其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奔赴国内外广纳贤才,特别是各类心血管亚专科的带头人与中坚骨干力量,如冠脉、外周血管、电生理、心脏外科、麻醉、医学影像等领域精英,打造国际化人才团队。得益于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人才理念,厦心人的潜力不断激发,在这片医学热土上充分施展才华,推动各学科齐头并进、竞相发展,为他人所不能为。这支特别能战斗的救心团队,他们怀揣着对医学满腔热情与成就感,24小时待命,不分昼夜奔走在救心路上。

 

              迁新址升级“心”服务  带来群众获得感

    如今,厦心又一次站在历史跨越的新起点,规划600张床位的五缘湾新址,目前已全面进入室内精装修及各专项安装工程,投入使用后医院诊疗辐射范围、服务能力以及服务质量都将有质的飞跃。

    作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全体厦心人对这座“新家”倾注了大量心力,所有的硬件软件都对标国际一流标准。“让救心提速”是新址设计的一大重点,心血管疾病发病急,进展快,致死致残率高,为了与死神抢时间,新址顶楼设有直升机停机坪,打造立体式急救体系,患者可以从空中直接“飞入”急救室进行抢救;遵循“内外同治”的国际化理念,新址建有10间导管介入手术室(其中2间为杂交手术室)、6间层流心外科手术室,将成为区域内规模最大的心血管专科手术室,可以实现“多兵种联合作战”。

    此外,新址建设过程中处处突出“人文”二字。搬迁启用后,医院将在全省率先实行全院无陪护管理,患者所有的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由医院承担,家属陪而不护,大大减轻负担。这样患者们可接受规范而贴心的标准化护理,医院更宁静,真正有“在院如在家”的感受。医院还将引入新风系统,全院区全年恒温,并打造国内少有的康复园林,建设一所先进性与人性化兼顾的现代化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厦心人将坚守医者初心,砥砺前行,持续为推动心血管健康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群众带来先进技术和国际水准的服务理念,力争打造成为中国东南区域,能与北京、上海、广州心血管病中心鼎足而立的国际化心血管病医院。

 

案例:

                   与死神赛跑   筑牢“极速救心”网络  

作为中国胸痛中心区域认证中心之一,厦心牵头启动覆盖全市的胸痛急救体系,患者抵达医院到开通堵塞的心血管最短耗时7分多钟

 

    据了解,我国每5人就有1人患心血管疾病,平均每3秒就有一例心梗发生,抢救须争分夺秒。目前全国心梗患者约有250万人,且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急性心梗救治效率较低下,远低于发达国家,全国仅不到10%的患者接受急诊介入开通堵塞血管这一最佳治疗。

    改革,就是要直指难题、痛点,从与百姓最密切相关的问题入手,从最难改的地方入手。面对严峻形势,胸痛中心应运而生,它能为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等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而准的诊断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从而缩短早期救治时间,提升救治效率,大幅降低死亡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加速推进胸痛中心建设,就是为急性胸痛患者搭建起救命的“高速路”,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013年,胸痛中心在国内尚处于起步之时,厦心就成立了省内首个胸痛中心,把与死神抢时间的主战场,放到院前急救。如此一来,患者在救护车中就能通过网络得到心血管专科医生的及时诊断,与准确的抢救措施。而一进医院大门,患者可以绕行急诊直达做好准备的手术室,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开通堵塞的心血管。

    时间最短的一次抢救,患者从抵达心血管病医院大门到恢复心血管通畅,仅耗时7分多钟。而且,医院历来贯彻“先抢救后收费”原则,将患者生命永远摆在第一位。厦心在胸痛中心建设上的瞩目成就,对提升区域心血管急救水平提升做出了良好示范,使厦门迈入了全国心脏急救领域的先进行列。

    如今,我国胸痛中心的发展已成燎原之势。厦心也实现了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和“裁判员”的身份转变,成为了全国四家胸痛中心区域认证中心之一,承担着上海、浙江、湖南、江西、福建、江苏、安徽等华东各省市的胸痛中心建设与认证重任。迄今共认证通过159家单位,促进了胸痛中心建设在华东地区持续筑牢织密,实实在在地让急性心血管病患者得以步入“极速救心”的快车道。

 

 

记者手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心血管病患者迅速增多。目前我国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目前全国约有2.9亿心血管患病人群。

当西方发达国家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早已呈下降趋势时,我国的数据仍在不断攀升,给全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厦门市委市政府急民生之所急,及早让厦门市心脏中心全面独立,成就了厦心的飞跃发展,让心血管病医学基础原本薄弱的厦门迈入了全国心血管救治的领先行列。

    8年前,创立才10年的厦心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当时,全国还没有一家少于20年积淀的学科获此荣誉。这独有的“厦心速度”,缘于改革创新的理念,缘于敢为人先的气魄。这些年,厦心填补了本区域乃至全国、亚太地区数十项技术空白,心血管急救水平居全国前列,屡屡挑战医学极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改革创新,我们一直在路上。”今年5月,厦心即将搬迁至五缘湾新址,院长王焱告诉记者,目前人才储备、硬件配备都已到位,接下来在人文服务、就诊流程等方面也会出台一系列创新举措,比如无陪护管理、检查当天开单当天做完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迁新址后,厦心与弘爱医院仅一街之隔,两家医院将强强联合,资源融合开展深度合作,患者可通过两院间地下通道及时转运,使会诊、转诊无缝对接,从而实现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改革开放看厦心发展

2001年,厦门市心脏中心成立。

2014年,市委市政府批复厦门市心脏中心正式独立建院,不再隶属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并择址五缘湾畔建设新址。

2015年,荣获厦门市科技重大贡献奖。

2015年,获批“国家胸痛中心区域认证中心”(全国四家)。

2016年,正式更名为“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第二名称为“厦门市心脏中心”,为目前福建省唯一的公立三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2017年,荣获2016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69个心血管病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2017年,获批全国首批、福建省首家“心血管病专科护理及技术培训示范基地”。

2017年,获评“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

2018年,获全国首批“中国心衰中心”认证、“中国房颤中心”等认证。

2018年,承办第八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连续三年获“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杰出贡献奖”。

2018年,入围2018年(2017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心血管学科百强榜,为全省唯一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