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巧手心脏上“绣花” 与死神拼抢速度

2020-08-31
分享

心外简介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是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目前普通病房首期开放床位65张、重症监护室核定床位30张,配备现代化的独立手术室6间。科室注重打造优质学科团队,现有小儿心脏外科、成人瓣膜外科、冠脉外科、大血管外科、心力衰竭及生命支持、器官移植共六个亚专科,有外科、麻醉、体外循环、重症监护等各类专职医师和护士百余人,外科医师100%具有研究生学历。

科室每年施行心脏及大血管手术逾千台,已累计完成各类心脏手术近万例,心脏外科手术量居全省第二。可常规独立开展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手术例数位列福建省第一;建立ECMO急救中心,近三年来已开展ECMO治疗百余例,救治成功率居省内居领先水平;微创瓣膜手术、瓣膜修复术达到省内领先水平,为福建省开展腔镜心脏微创手术最多的单位。

厦心率先在全省开展“无陪护”管理模式,心外科积极推行,在减轻家属照护负担的同时,亦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科室将院内服务延伸至院外,建立医疗、护理、康复、营养等多学科合作的随访团队,开展定期随访、科普宣教,提高患者自我照护水平。

2.gif

采访吴锡阶并不顺利,他太忙了。好不容易约定一个下午,记者赶到医院,他临时要抢救一位主动脉夹层病人,向记者致歉后表示晚上再联系。晚上记者一个电话打过去,他正在开会讨论病例,就这样,采访再次延后。

可以想象,医师节这天,吴锡阶又将在手术室里度过忙碌而紧张的一天,就像往常每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日夜夜。

从他身上,不难看出厦心心外科医师团队的特质:都正值外科医生的黄金年龄阶段,身强力壮,特别能拼;学历高,最低硕士,几乎每个医疗组长都能独立开展主动脉夹层这样的高难度手术;干劲足,一台手术六七个小时不喊累,一天三次查房紧盯患者,还把手机号码留给对方,随时解疑释惑。

身为科室主任,吴锡阶带领这样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在学科发展征途中登上一座又一座高峰: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量全省第一,ECMO救治成功率省内领先,腔镜心脏微创手术量全省最多,瓣膜修复技术省内领先。

去年,该科手术量成功突破千台,而全国九成心外科年手术量维持在500台左右。

  

闽西南主动脉夹层诊疗平台

撑起“4小时生命急救圈”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威胁国人生命健康的危重症心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死率高,未经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48小时内的病死率约为50%,也就是说每小时死亡率递增1%,1周病死率超过75%。时间就是生命,就近、尽快进行手术治疗是患者生存的关键因素。

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可以说是心外科最难的手术。厦心心外科是闽西南地区常规独立开展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最多的单位,90%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集中在该科开展,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由于主动脉夹层疾病起病凶险,远距离转移、转运的风险极大。曾有一位30余岁的年轻小伙,因反复转诊耽误救治,最终夹层破裂死亡。为了更好地救治患者,厦心心外科专门牵头成立了闽西南地区主动脉夹层诊疗平台,建立“4小时生命急救圈”,以厦门为中心,以4小时路程为辐射半径,面向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等闽西南地区,开通绿色通道,全天24小时服务广大患者。

【老外健身突然剧痛,医生紧急“拆弹”】

Joel是一名来自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的信息工程师,患高血压多年。事发当天,他午饭后胸腹部隐隐作痛,像往常一样去健身房锻炼,举重、跑步,40多分钟后,剧烈的疼痛放射到后腰背,“就好像被人从后面用力击打,硬生生撕开一样。”很快,浑身冒汗的Joel疼得几乎走不了路,他立即联系妻子,随即被送往附近医院,医生高度怀疑是主动脉夹层,然后急诊送至厦心,诊断A型夹层。

抢救刻不容缓,厦心心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等医护团队迅速集结,开启漫长的“拆弹”征程。术中发现,患者主动脉已膨大到常人的2倍粗,血管壁薄如纸。心外科吴锡阶主任率团队娴熟地将撕裂的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切除,置换上新的人工血管,随后将支架置入病变处,封堵住破口。7个小时彻夜手术后,患者心跳、血压终于恢复正常。

3.jpg

▲在厦工作的老外Joel遭遇了主动脉夹层,所幸经厦心心外科连夜抢救成功,他说“厦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创新微创技术提供个体化诊疗

患者免受劈胸断骨之痛

传统心脏外科手术往往采用“开胸劈骨”暴露心脏及周围结构,以显露良好的手术视野来进行心脏及大部分血管手术,但容易因为长切口(20cm左右)而让病人惧怕“大手术”。而且,全程劈开胸骨可导致一系列问题,如大量失血、对呼吸功能不良影响、术后疼痛、术后胸骨愈合不良、美容效果差等。

厦心心外科自成立以来,在拓宽疑难危重心脏病治疗的同时,还引领区域心脏外科专业开展微创手术技术创新,先后开展多项填补福建省微创心脏外科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包括:各类心脏小切口技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全胸腔镜微创手术、各类杂交介入手术(如:冠心病、复杂先心病、主动脉疾病、房颤等)等,微创心脏外科已成为厦心心外科的一大特色。

4.jpg

▲ 厦心心外科团队与德国专家完成福建省首例全胸腔镜下房颤射频消融术

【腔镜微创治先心,女孩胸口不留疤】

3岁的涵涵总是感冒,体重身高还和1岁多的孩子差不多,父母将她带到医院检查,一纸诊断书让他们如坠冰窟。原来,涵涵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只有尽早手术治疗才能挽救孩子的生命。

确定要手术后,涵涵的父母多了一块“心病”。原来,治疗室间隔缺损,传统的手术方式要开胸,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切口位于胸部正前,长6~20厘米,创伤大,术后可能会留存瘢痕,女孩长大了肯定会在意。了解到患者的顾虑后,厦心心外科手术团队经过缜密评估,决定将常规的右前胸壁手术切口转移到右腋下。“如此一来,手术要通过右侧腋窝下3cm小切口穿过整个右侧胸腔才能到达心脏,切口深远,而且小切口手术视野暴露比较差,大大增加了操作难度,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在孩子身心上留下疤痕。”厦心心外科副主任孙勇解释。

最终,手术团队仅用1个多小时就为涵涵顺利完成了微创小切口手术。术后涵涵恢复良好,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由于手术切口藏在腋窝下,从正面几乎看不到,涵涵父母的“心病”也一并解除了。


常规开展高难度瓣膜修复术

妙手“修心”省内领先

心脏的瓣膜就像阀门,连接着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大血管,一开一关确保血液的正常流动。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我国心脏瓣膜病持续高发,瓣膜损伤后,影响血液正常流动,从而造成心脏功能异常,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传统的救治方法是将损坏的瓣膜替换成机械瓣或生物瓣,其中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患者需要终生服用抗凝药物。

与传统的瓣膜替换术相比,瓣膜修复手术不需要抗凝,避免了服用华法令等抗凝药物引起的出血并发症。另外,儿童心脏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由于瓣环小且处于发育阶段,往往无法行瓣膜替换手术,即使有机会行瓣膜替换术,患儿成年后需行二次瓣膜替换术,而瓣膜修复手术则可以避免上述缺点。对于缺血性瓣膜病、退行性瓣膜病、不伴严重钙化的风湿性瓣膜病、具有抗凝剂使用禁忌的瓣膜病的患者及育龄期妇女来说,瓣膜修复术尤为适用。

瓣膜修复术难度高,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高,厦心心外科常规开展此类手术,技术水平在省内居领先水平,为患者带来远期生存优势,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5.jpg

【在心脏上“绣花”,精细修复瓣膜】

近日,厦心收治了一名龙海患者,他的主动脉瓣先天少了一个瓣叶,造成“阀门”关不紧,让他饱受胸闷气促的折磨,甚至面临各器官衰竭的绝境。转到厦心时,患者已经憔悴得脱了形。他的妻子回忆,“也就半年多的时间,瘦了快20斤。”随着患者心衰指标数值不断攀升,各器官开始不同程度衰竭,左心室和升主动脉已扩张到正常人的近两倍,手术刻不容缓。

常规的手术方法是用人造的瓣膜换掉原有畸形的主动脉瓣,这是比较安全成熟的手术方式,但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厦心心外科手术团队仔细评估,认为患者本身的瓣膜质量还可以,具备修复条件,直接换成人造瓣膜有点可惜。于是,手术团队采取了另一种更难的术式——主动脉瓣成形修复术,就是改“换”为“修”,将畸形的二片瓣膜通过手术,使之恢复瓣叶的正常对合。这种手术方法难度极大,在国内开展较少,如同在心脏上绣花,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与技巧将瓣叶进行折叠,让这个“阀门”能够严丝合缝地关上,同时还要对患者扩大的升主动脉进行置换,缝合的每一针都不能有一点疏漏,稍有一个细微豁口,都可能在压力作用下导致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最终,4个多小时的手术让患者的心脏“阀门”重焕生机,避免了换机械瓣膜及抗凝所致的血栓、出血等并发症,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熟练运用急救终极武器ECMO

救治成功率全省领先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ECMO在重症抢救中屡立奇功,步入人们的视野。ECMO,中文名体外膜肺氧合,俗称“叶克膜”“人工肺”,是一种医疗急救设备,能暂时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为救治争取更多时间。因为ECMO可以辅助呼吸与血液循环,因此被称为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并被视作重症监护病房(ICU)里的“终极武器”。

在厦心,ECMO已成为常规急救手段,医院ECMO小组整合了麻醉科、体外循环、心内科、心外科、重症监护等各科室骨干力量,组成多学科团队,24小时随时待命。厦心自开展ECMO技术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已经成功救治100多例心肺危重症患者,无论是数量还是救治成功率,均居省内领先水平。

6.jpg

【熟练运用急救终极武器ECMO,救治成功率全省领先】

夏夜凌晨1点多,50岁的蒋先生被送进厦心急诊,意识丧失,心跳停止近半小时。“当时在聚餐,我爸大概喝了150ml的葡萄酒,他说肩膀有点酸痛。”蒋先生的女儿回忆时仍心有余悸,没过一会,蒋先生突然倒地,没了心跳,“我们一下都慌了,马上叫车送医院,在车上一直给他心脏按压进了急诊。”

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药物治疗……急救措施争分夺秒展开,心电监护仪上的直线让所有人绷紧了神经。像这样抢救超过30分钟仍没有恢复自主心跳的心脏骤停患者,抢救希望十分渺茫。厦心ECMO小组成员第一时间从各方集结。很快,ECMO顺利运转,当暗红色的血液变成鲜红色的一瞬间,奇迹发生了!患者心电图的直线终于出现了波动,此时距离蒋先生心跳停止已过去了47分钟。在ECMO的助力下,蒋先生终于逃脱死神的魔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