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心王焱教授荣获“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近日,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评选结果揭晓,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简称厦心)王焱教授获此殊荣。
据悉,“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工作每两年组织一次,每次全国范围选拔100名左右,旨在表彰从事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及中医等领域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创造出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中青年专业人才,是国家医药卫生领域中的顶级人才称号。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共有101人入选,其中王焱教授从事的心血管内科学专业共6人。
王焱,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院长,主任医师,厦门市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FACC);香港大学医学院博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副组长,卫生部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心血管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厦门市首届医学科学与技术带头人,厦门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杰出建设者,第九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
作为省内唯一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王焱教授带领厦心着力打造国际化救心团队,区域疑难复杂重症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的作用不断凸显,尤其自2019年6月整体搬迁至五缘湾后,诊疗辐射范围、服务能力及服务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70%以上的患者来自厦门市外。
心内科是福建省唯一的心血管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年手术量和复杂程度位居全省首位,亚专科建设成效显著,为我省唯一获得国家心血管领域“五大中心”大满贯的医院。心外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手术量连续两年突破千台,医院近10年来开展的微创介入手术量为省内最多。厦心连续两年CMI值(国际上评判医疗服务技术难度的重要指标)在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专科医院手术组第二名,仅次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王焱教授在心血管各种常见病与急危重症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尤其擅长各种高难度复杂性冠心病、外周动脉闭塞性病变的PTCA及支架手术、结构性瓣膜性疾病治疗等。在他的引领下,厦心坚持技术创新,紧跟国际学术前沿,在冠状动脉、颈动脉、外周血管、心律失常、大血管、先心病、结构性瓣膜、主动脉夹层等心血管各领域填补省市乃至全国、亚太地区数十项技术空白。如,是国内率先开展心室室壁瘤降落伞技术的医院之一,在国内开展数量最多、经验最丰富;在亚太地区率先开展室壁瘤微创“折叠”减容术,已完成26例,是全球完成该项手术例数最多的医疗机构,被设为亚洲地区技术推广中心;率先在省内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无须开胸即可微创更换病变的瓣膜,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今厦心已创下该手术领域多个全国第一;开展亚太地区首例微创二尖瓣环(AMEND系统)成形术等,吸引众多疑难急危重症患者前来求诊。
作为中国胸痛中心创建者之一,王焱教授早在2003年就于院内开通了全省首家急性胸痛绿色通道,牵头启动“全市覆盖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高效整合医疗资源,实现院前院内急救无缝连接,让“厦门模式”胸痛急救网络成为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典范。同时心外科牵头成立闽西南地区主动脉夹层诊疗平台,建立“4小时生命急救圈”,以厦门为中心、4小时路程为辐射半径,开通绿色通道,全天24小时救心,是目前全省主动脉夹层手术例数最多、死亡率最低的医院。此外常规开展人工心肺(ECMO)这一顶尖生命支持技术,持续延伸拓展院外移动ECMO的抢救覆盖范围,挽救了众多心跳血压“停摆”、传统观念中回天乏术的濒危患者。
在科学研究方面,王焱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介入临床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心肌保护研究,心脏干细胞移植研究,离子通道与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研究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参与编译专著10余部,发表科研论文9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