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厦门日报|守护生命“阀门” 微创介入带来“心”希望

2024-02-22
分享

每年2月22日是心脏瓣膜疾病认知日。瓣膜疾病是常见的心脏病,但相比冠心病、高血压,大众对心脏瓣膜疾病还比较陌生。

研究表明,心脏瓣膜的“使用期限”约为七八十年。随着人类寿命延长、老龄化社会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遭受瓣膜疾病的折磨。这部分人群往往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差,无法耐受外科手术。作为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和委省共建国家心血管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自2014年率先在福建省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以来,在心脏瓣膜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领域不断深耕,目前累计完成800余例各类瓣膜介入手术,手术量位列全国前列,多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去年入选全国首批十二家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之一,为福建省唯一入选医院。

七八十岁是心脏瓣膜疾病高危发病年龄

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心室共4个“房间”,心脏里有4个瓣膜,分别是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大动脉之间。瓣膜好比单向阀门,控制血液按照一定方向在“房间”流动。

厦心结构性心脏病科负责人陈翔介绍,以前心脏瓣膜疾病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疾病谱发生了改变,目前大部分心脏瓣膜疾病与年龄相关,七八十岁是高危发病年龄,以主动脉瓣疾病为例,82.75%都是退行性改变。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脏瓣膜疾病患者不断增加,瓣膜疾病已成为继高血压、冠心病后第三常见的心脏疾病。由于瓣膜疾病早中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也不够重视,从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陈翔介绍,瓣膜出现病变,就像阀门损坏。瓣膜主要病变有狭窄和关闭不全,会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从而影响全身供血。瓣膜疾病早期常可有心慌、胸闷、气短等心肺脏功能下降症状,晚期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寿命和生活质量。

目前瓣膜疾病主要有3种解决方案,即传统外科手术、微创介入手术及药物治疗。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瓣膜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和相关药物、器械推陈出新,瓣膜疾病诊疗水平快速提升。对于基础疾病多、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高龄手术患者,微创介入为他们带来新的希望。

厦心入选全国首批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

作为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和委省共建国家心血管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厦心紧跟医学发展前沿,在王焱院长带领下,在国内率先组建涵盖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影像科、超声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瓣膜病介入中心及委员会,在病例筛查、分析、手术预案、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观察与随访等不同阶段规范诊疗,为瓣膜疾病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救治了众多急危重症瓣膜疾病患者,去年5月获评全国首批十二家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之一,为我省唯一入选单位。

一位85岁的钢琴教师查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饱受疾病折磨的他,无法继续弹他喜爱的肖邦、李斯特钢琴曲,这令他十分痛苦。老先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心肺功能无法耐受外科手术。在厦心,医疗团队为其实施微创介入手术,在大腿上开一个不到1厘米的小口,成功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老先生重拾心爱的钢琴弹奏,三年多来状况良好。

一位年过五旬的律师二尖瓣重度反流、心脏偏大,走平路都会喘。医生建议其做外科手术,他因惧怕而强烈抗拒外科手术,声称“宁愿死都不做”。前年,他在厦心接受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后顺利出院,每天在筼筜湖跑步锻炼,去年底还远赴四川,挑战悬崖攀登。

陈翔介绍,厦心已能成熟开展各种瓣膜微创介入手术,手术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经导管三尖瓣钳夹术开展例数全国第一。近年来,厦心不断突破创新,屡开省市乃至全国、亚太地区先河,攻关开展了数十项临床诊疗新项目,并积极参与国产瓣膜相关器械的自主研发,让更多瓣膜疾病患者以更低的价格受惠于“不开胸换瓣”技术。

搜狗截图20240222095819.jpg

厦心团队于2021年开展省内首例二尖瓣钳夹术。(资料图)

搜狗截图20240222095833.jpg

全球首例机器人经导管二尖瓣微创手术在厦心完成。(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