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蔡彬妮:一心为你,为你一“心”
“救助患者,再辛苦都没什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蔡彬妮是第一代心脏中心人之一,她和心脏中心共同成长,在这里挥洒了她青春的汗水。
和医院共同成长
1993年高考时,蔡彬妮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进入大学前,蔡彬妮对医学完全不了解,开始学医后,她发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要付出很多。
2000年硕士毕业后,主修心血管专科的蔡彬妮选择来到厦门。她的同学,有出国的,有继续深造的,有选择到更高水平三甲医院的成熟专科参加工作的,只有两个人选择回到故乡,蔡彬妮是其中之一。
“我是闽南人,还是想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事,而且当时听说厦门就要成立心脏中心了,觉得这是很好的机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01年9月,厦门市心脏中心正式成立,蔡彬妮是第一代心脏中心人。如今,心脏中心已成为海西地区百姓的“心”之所依,蔡彬妮和心脏中心共同成长,在这里挥洒青春和汗水。
一切为了病人
自成立以来,心脏中心开展的很多技术都是从零突破,特别是心脏介入手术,是心内科的重要治疗方式。在是否学习开展介入治疗时,蔡彬妮和家人出现了分歧。家人觉得,作为女生,要长期在射线下工作,对身体可能会有影响,而且心脏手术往往时间长、强度大,家人一开始并不支持她。
蔡彬妮说服了家人。“既然我选择这一行,总归要做到最好。”蔡彬妮的想法很坚定,心脏领域很多有效治疗手段都依赖导管介入手术,如果大家都不去做,患者也许就丧失治疗机会了,总是有些人要付出的。
从刚开始当医生,到现在已从医十多年,蔡彬妮说,对医生来说,多年的努力就是为了救人一命。
小患者健康成长
蔡彬妮是厦门心电学会常委,擅长起搏器置入。在她和医院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心血管病医院的心脏起搏治疗在省内位居前列。蔡彬妮和同事接诊过的需要装心脏起搏器的最小患者才9个月,现在,那个孩子已经10岁了。
去年,蔡彬妮相继为一名12岁、一名9岁的小女孩植入了起搏器。12岁的宁宁患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宁宁的父亲知道孩子心跳很慢,但始终不愿意给孩子装心脏起搏器,觉得做这个手术很危险,孩子以后嫁人也会成问题。然而,没有植入起搏器,孩子的生长发育受到了限制。
蔡彬妮反复做宁宁父亲的工作,告诉他孩子的这个病不是不能治的,给她装上起搏器她才能正常长大、工作、生活。最终,蔡彬妮说动了宁宁的父亲,手术很成功。
同一时间,9岁的妮妮也来到蔡彬妮处就诊,患有先心的她合并有传导阻滞,在家里反复晕厥,她的父亲也同样对植入心脏起搏器犹豫不决,蔡彬妮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妮妮争取了治疗机会。手术后,两个小女孩恰巧住在一间病房,还成了好朋友,出院前,两人一起做了一张小卡片,送给她们最喜欢的医生阿姨。那张卡片,蔡彬妮至今还珍藏着。
蔡彬妮说,看到这么多小患者的心脏重新有力地跳动,她很开心。
偶尔早回家女儿很诧异
心脏医生的工作很繁重,除了门诊、手术,还要查房、带教、下社区,无法准点下班是常态,就算是周末也常常要外出开会、培训或者值班。
蔡彬妮的女儿上小学了,活泼可爱,然而蔡彬妮却常常挤不出时间陪孩子,孩子上兴趣班也总是爸爸接送。偶尔工作提前完成,蔡彬妮总会抓紧时间下班回家,想要亲手做饭给孩子吃。回到家,女儿一脸讶异地看着她:“妈妈,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回来呀?”
“我是一个不太合格的妈妈,所以一回到家,我总会尽量把工作都先放下,专心地陪女儿。”蔡彬妮说,她不仅是孩子的妈妈,也是很多患者需要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