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厦大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获评“国家胸痛中心建设年度杰出贡献团队”

2019-07-02
分享

2015年,国家卫计委指导成立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开创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发展新局面。近日,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迎来成立两周年,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葛均波教授及中国胸痛中心主任委员霍勇教授等众多业界专家出席联盟年会,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在会上获评“国家胸痛中心建设年度杰出贡献团队”荣誉称号,以表彰该院对推进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做出的杰出贡献。

胸痛中心建设纳入国家政策  驶上快车道

胸痛中心的作用何在,为什么全国推广建设势在必行?因为胸痛中心能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而准的诊断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显著缩短早期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大幅降低死亡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突发胸痛胸闷是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抢救争分夺秒,若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致死致残率将大幅上升。但近年来我国急性心梗发病率飙升,救治状况却并不理想,发病、就诊、转运、手术等各个环节的延误,让许多患者丧失了及时通过介入手术开通堵塞血管,这一最佳救治方法的机会。数据显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发病起到医院就诊平均耗时长达13个小时,而欧美国家的平均时间则低于2个小时。

面对严峻的现状,胸痛中心应运而生。“简单来说,通过高效标准化的救治流程与医疗资源整合,胸痛中心能让急性心梗患者无论从哪一个救治节点进入网络,都能得到最合理快速的救治,及时被送往具备急诊介入治疗能力的医院,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胸痛中心主任王斌介绍。

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如今已驶上快车道,国家卫计委对此极力提倡,并于2017年10月正式印发《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要求各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工作,鼓励满足建设条件的二三级医院建设胸痛中心。

这一里程碑事件将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截至2017年11月3日,共406家医院通过胸痛中心认证,数量、质量和地域多样性有显著提升,目标是3年全国认证1000家胸痛中心。目前广东、陕西、四川、浙江、北京、上海、武汉等省市均发布政府文件推动胸痛中心建设,助力全国胸痛患者快速救治网络的构建。

 认证工作获国家认可  力促心血管防治水平提升

胸痛中心建设如火如荼,惠民成效也日益凸显,据近7000例我国心梗患者案例分析结果显示,其在胸痛中心的心梗救治死亡率降低到了3%以下,而非胸痛中心的心梗救治死亡率则在5%左右。

为了加快推动我国胸痛中心的规模发展与规范建设,让更多心血管病患者能得到更及时有力的拯救,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于2016年成为全国四家“中国胸痛中心区域认证中心”之一,承担着华东区域上海、浙江、湖南、江西、福建、江苏、安徽各省市的胸痛中心建设与认证重任。有了这一优势,厦门全面迈进全国心血管急救领域前列,得以为区域内的胸痛患者提供更高效的急救服务。

作为中国胸痛中心区域认证中心和示范中心,心血管病医院于去年全面独立开展认证工作,至今接受了125家医疗机构的认证申请,完成了45家微服私访考察、74家现场核查的组织和评审工作,接待10余家医院胸痛中心参观,举办胸痛中心强化培训会28场次,最终有62家单位通过认证。

这份“成绩单”凝结了心血管病医院胸痛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心血,这一年间,他们的足迹遍布华东六省一市,奔波各地医院开展培训指导及核查认证工作,仅是现场核查这一环节,就需要从胸痛患者接诊、救治流程的制定到执行演练;原始数据记录到核对、上报;各个救治环节的仪器配备检查到管理;心内科、急诊科医护人员乃至保安队伍的培训等等各方面进行审核,工作量极为繁重。此次大会上,葛均波院士也对全国四家胸痛中心认证分中心付出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肯定与赞赏,并勉励要持续发挥示范作用,助力胸痛中心建设事业大步迈进,实现我国心血管救治水平的整体提升。

“提高帮扶效率、质量数量并行”,心血管病医院表示新一年将进一步推动更多医院积极建立标准化的胸痛中心,尽早实现华东区域协同胸痛救治体系的全面覆盖,加快促成我国3年落地1000家胸痛中心的愿景,推进中国心血管事件“拐点”的早日到来。

 

微信图片_2018010317343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