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置入支架就能一劳永逸吗?错!——“心血管病医院教您护心” 第一期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多达2.9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这让人们对冠心病的认识和警觉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冠脉支架介入手术也越来越多地被市民熟知,但是仍有不少认识上的误区。
退休老兵心血管严重堵塞 微创手术来开通
李大伯是一位退休老干部,解放时期从山东跟随部队来到厦门,然而几十年的南方生活并没有让这位山东汉子改变“重口味”的习惯,直率的性格也让他经常为一点小事和家人拌上几句嘴,加上多年的烟酒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病缠身多年。去年年后,李大爷遛弯时常觉得身体不适,走一站地就会胸口闷痛,嗓子像喝了辣酱油,火辣辣的难受,要停下来站上一分钟才能恢复。在朋友介绍下,李大伯来到了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国明听完病史,立即告诉他这是很典型的心绞痛,需要做冠脉造影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造影结果显示,他的冠状动脉三支血管都有问题,其中有一支血管狭窄高达95%,另外两支也堵了50%以上。心血管病医院为李大伯及时施行了微创介入手术,置入一枚支架开通了堵塞最严重的那条血管。
术后4天李大伯就顺利出院了,他的胸痛症状消失了,又恢复以往的生龙活虎,每天锻炼走路几公里也不会胸闷了。李大伯逢人便说,“冠脉支架太神奇了,把我的病彻底治好了”,这一高兴免不了又是胡吃海喝,还经常忘记吃药,没有了胸闷症状的“提醒”,医生出院时的叮咛嘱托慢慢都忘到了脑后。
术后未规律服药 胸痛再次“找上门”
结果一年后,李大伯又感到了胸闷,刚开始是爬山、上楼会有不适,再后来愈加严重。纳闷的他又来到了心血管病医院,质问医生,“我的病放了支架,不是已经治好了吗?”。听罢李大伯的话,医生为其复查冠脉造影,明确支架和其他血管的情况。结果让李大伯再次大吃一惊,支架发生再狭窄接近90%,另两支血管的病变进展迅速,一支已经进展到近80%。于是,医生为李大伯又置入了一枚支架,并在原先支架的位置使用药物球囊进行了扩张,出院时再次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按时服用药物、清淡饮食、戒烟限酒,更要定期随访。
事实上,这是很多患者对支架手术的误区之一。张国明告诫患者,微创冠脉支架手术虽然是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这只是抗击冠心病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手术只是解决了心血管狭窄问题,更重要的是长期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定期做好随访。如果不注意上述问题,可能原本较轻的血管病变会进展到严重狭窄,引发症状。这就如同山体滑坡造成了公路阻塞,支架只是把最狭窄的部分疏通,如果不注意山体植被和养护,灾难性的后果还是会重现。
厦心科普:
1、 心绞痛有哪些征兆?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发病原因是心肌供血的不足,各种减少心肌血液供应和增加氧消耗(如运动、心率增快)的因素,如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惊吓和寒冷等,都可诱发心绞痛。典型的心绞痛常突然发生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表现为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也可表现为咽部阻塞感,甚至可表现为牙痛。患者往往会立即停止活动,疼痛历时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在数分钟内消失。
2、 冠心病患者能运动吗?
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入稳定期后,是可以进行适当运动的,有助于调节血压和心率,提高机体的最大摄氧量和运动耐力。推荐散步、快走、太极等有氧运动,每次30-60分钟,每周3-5次,感觉稍微出汗了,或有点累了即可。而当身体不舒服、呼吸不畅、心慌、头晕、疲劳,或遇恶劣天气时,是不宜运动的。
医生建议,冠心病患者应进行心肺运动负荷试验等医学评估,根据结果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运动处方,循序渐进逐渐调整,提高运动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