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心脏少个瓣 巧施术改造“修”心

2018-12-06
分享

心脏的主动脉瓣就像“阀门”,连接着左心室与主动脉,这个门通常由3片瓣叶组成,一开一关间确保血液的正常流动。而近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一名龙海患者,他的主动脉瓣却先天少了一个瓣叶,造成“阀门”关不紧,让他饱受胸闷气促的折磨,甚至面临各器官衰竭的绝境。

半年瘦了近20斤  原来心脏少长一片瓣叶

“干活时明显觉得使不上劲儿,网都拉不上来,后来走路也大喘气。”52岁的周大叔是位渔民,5年前就出现了活动后胸闷、气短的症状,但他都以为是上了年纪,一直没去就诊。直到近一个月,他连晚上休息都无法平躺,一躺就呼吸困难,“日子过着特别难受,吃饭睡觉都不舒服。”

转到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时,周大叔已经憔悴得脱了形,他的妻子回忆,“也就半年多的时间,瘦了快20斤。”经心脏彩超检查,原来这都是因为他的心脏主动脉瓣畸形,少长了一个瓣叶,导致主动脉瓣这个心脏的关键“阀门”重度关闭不全,无法正常工作。

医院心外科主任、台湾特聘专家胡珀元介绍,正常的主动脉瓣共有三个瓣叶,均匀分布,关闭时瓣叶边缘组成“人”字形,相当于心脏血管的单向大阀门。心脏收缩时,三个瓣叶同时打开;心脏舒张时,它们又紧紧关闭,使血液只能向前流动而不会流回心脏。

而像周大叔这样,主动脉瓣只有两个瓣叶,关闭时瓣叶边缘组成“一”字形或弧形,是最常见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畸形。这就像一扇畸形的“门”长期受到水流冲击,容易损坏,不能正常闭合,造成心脏里的血泵出去后又倒流,使左心室的负担大大加重。长此以往,会导致左心室扩大,心脏功能不全,形成致命威胁,这也是患者活动后出现胸闷、气促的原因。

改“换”为“修”   恢复正常瓣膜功能

眼看周大叔心衰指标的数值不断攀升,他的各个器官都开始不同程度的衰竭,左心室和升主动脉已经扩张到正常人的近两倍,手术刻不容缓。常规的手术方法是用人造的瓣膜来换掉原有畸形的主动脉瓣,这是比较安全成熟的手术方式,但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

“我们进行了仔细评估,患者本身的瓣膜质量其实还可以,具备修复条件,直接换成人造瓣膜有点可惜,”胡珀元觉得应该尝试另一种方法——主动脉瓣成形术,就是改“换”为“修”,将畸形的二片瓣膜通过手术,使之恢复瓣叶的正常对合。

这听起来容易的手术方法其实难度极大,在国内开展较少,如同在心脏上“绣花”一样,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与技巧将瓣叶进行折叠,让这个“阀门”能够严丝合缝地关上,同时还要对患者扩大的升主动脉进行置换。而且手术操作部位在主动脉根部,连接着左心室,是压力最高的地方,缝合的每一针都不能有一点疏漏,稍有一个细微豁口,都很可能在压力作用下导致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最终,4个多小时的手术成功让周大叔的心脏“阀门”重焕生机,也避免了机械瓣膜及抗凝所致的血栓、出血等并发症,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当天周大叔顺利拔管,第二天就转到了普通病房,一周后出院。